人體和地球一樣,有三分之二是水分,所以除了知道該怎麼吃營養的食物,更要注重"怎麼喝水",才能真正打造健康的體魄。尤其是容易流汗、口渴的夏天,如何補充大量水分,避免水分迅速流失,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可說是必修的一門課!
中風可不是冬天的專利,如果不懂得好好喝水,夏天也是中風另一個想像不到的致命高峰期!
中華技術學院食品營養系教授楊乃彥說,為達調節體溫的目的,夏天時身體特別會流汗,導致血液濃度上升,連帶也提高血管阻塞的機率。此外,夏天因感冒與食物中毒,易引發持續兩、三天下痢,也可能因此脫水,而引爆血管梗塞的危機。
優質好水助長壽
除了對健康立即的影響外,寫過多本與"水"相關著作的楊乃彥教授表示,國外許多長壽村,像是巴基斯坦的罕薩、中國的香格里拉等地,儘管醫療不發達,多以粗糙素食為主,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擁有世人稱羨的"優質好水"。
楊乃彥認為,想同時擁有高齡和健康,而非沒有品質的長壽,與每天所喝的水質脫不了關係。而正確喝水的第一要項,就是必須知道怎麼喝?喝多少?
正確喝水不負擔
楊乃彥指出,一個人每天該喝多少水?與溫度、年齡、代謝率等因素有關,平均約需體重的百分之四;再者,因為每日吃下肚的食物,都需要溶解在水中消化,所以喝水量亦可比照所攝取的熱量,平均每一仟大卡熱量攝取一公升的水。
無論採取上述何種標準,男、女性每日需水量,男性略多,約為兩公升半;女性則為兩公升,至於活動量較大的人,則可喝到三公升。
十八天改善全身
楊乃彥說,現代人如果依照上述標準喝水,加上每天攝取的食物中,原本即含有豐富的水分。經過十八天的時間,大約喝下三十六至五十四公升的水,體內的水分幾乎可全部換新,所以想要改善健康,從改善飲水水質著手,是很好的方法。
至於該在什麼時間點喝水效益最佳,則需依每個人體質不同,找出自己合適的方式,不過,基本上,還是有大方向可循。
起床先喝一杯水
楊乃彥說,早上起床,無論如何都要來一杯"養生救命水"。以老人來說,通常晚飯後,因為怕夜間頻尿,就很少喝水,但若冬天寒流來襲,經過長時間的睡眠,血液濃稠度提高的狀況下,加上低溫促使血管收縮,很容易引發中風、心肌梗塞。
因此,老人家起床時,除了不宜太急躁,動作要放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下兩百至五百毫升的水。
定期喝水可保命
此外,大多數人對於喝水的認知,總認為"渴了再喝"即可,但楊乃彥認為,這恐怕是不太夠的。舉例而言,人體開始脫水時,為了保護心臟等器官,循環系統就會關閉次要的微血管,此時血壓很容易上升,並出現偏頭痛、腰背痛等不適,甚至心絞痛、胃痛、便秘等症狀。
事實上,現代人許多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疾病,可能都與身體脫水有關,像是因為缺水,導致血液與體液更黏稠,讓過敏反應的組織胺濃度提高,氣喘等過敏現象就容易上身。
多喝水遠離病痛
所以,當感覺身體不舒服時,不妨先喝幾杯溫水試試看,也許病痛就遠離了,尤其是罹患生活習慣病(如糖尿病等慢性病,失眠、腸躁症或便秘等症)患者而言,若能夠從多飲水與節制飲食開始修正,通常效果都不錯。
此外,楊乃彥建議,每日攝水量可平均分配,約每兩小時一次,規律地喝,而非一次牛飲五、六百西西,尤其在三餐之間適當喝水,像是下午三點至五點為中醫膀胱經時間,喝杯水具有餐前暖胃的效果;睡前兩至三小時喝杯水,則能避免血液太濃稠。
- 關鍵字搜索:
- 喝水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