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從前臺北迪化街的城隍爺生日,要熱鬧三天;萬華的青山王生日也要熱鬧三天,還有許許多多的神明,像媽祖、關帝聖君的誕辰時,也都要熱鬧好幾天。
日據時代人們為了迎神明、吃拜拜,火車就常在拜拜的那幾天加挂車廂,或加開班車,可見吃拜拜的人氣有多旺。
城市裡,因為居民多,左鄰右舍加上親朋好友,以及親戚的親戚,好友的好友,家中孩子的同學,同學的爸媽......一干人等,全都一請就到,不怕準備好的筵席沒人吃。
鄉村舉辦拜拜也一樣,人緣好的,遇到酬神拜拜,只需吆喝一聲,親戚朋友都會攜家帶眷來捧場;但是若平日為人吝嗇、冷漠,或表現得高高在上,不與親友交往,或是對鄰里及親友的事不甚關心,想要請到親友來捧場,就會比較困難。
熱鬧拜拜、神明夜巡或白天繞境遊街時、街道兩旁家家戶戶都會擺出祭品,人們手拿線香禮拜,一路鞭炮聲響徹雲霄。那幾天,拜拜的、演戲的、看戲的、湊熱鬧的、擺攤的,處處人擠人。
拜拜的人家大宴賓客,人人吃得酒足飯飽;不過,當客人的也不得閑,經常要跑好幾攤,吃了這家跑那家,因為這家、那家都有交情,都要去捧場,客人吃得高興,主人也面子十足。
而那平日人緣不好的,就像上面講的,可就要吃憋了,因為左等又等,怎麼就不見親友大駕光臨。等得酒菜都要涼了,才見到來了小貓兩三隻,這可就急壞了主人家;這時也顧不得面子問題,只好硬著頭皮跑到賓客滿座的鄰家去"借客人"。因為辦了這麼多的酒席,沒有客人來吃,才叫沒面子呢!
高朋滿座的人家都會很慷慨的將客人借出去,因為酬神拜拜和吃拜拜本來就是歡歡喜喜的事,當然不能讓鄰居愁眉苦臉地等不到客人;畢竟如果滿桌的好菜沒人吃,主人家又吃不了這麼多,很快就要發酸發臭了,那多浪費啊!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樣暴殄天物可是罪大惡極的喔!
劉興欽老師是個大胃王,吃過一家又一家,吃到肚子撐得圓鼓鼓了還能吃,所以是最受主人家歡迎的客人;他也很樂意"出借",讓肚子裝滿一家家的油水,因此被"出借"的經驗豐富,為此他寫了這首有趣的打油詩:
熱鬧拜拜比人氣,
親朋好友全都到;
客人少了沒面子,
快到鄰居借人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熱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