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述二說均有不確之處,值得進一步探討。
首先需要更正的是,腰扇在南朝齊以前已經出現。有兩則史料可以為證。晉陸雲《與兄平原書》:"一日案行並視曹公器物、床薦席具,有......扇如吳扇、要扇亦在。"晉張敞《東宮舊事》:"(晉)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按,文中的曹公即指曹操(155∼220年)。"要"是腰的本字,要扇即腰扇。這說明,漢末及魏晉時期,腰扇已在使用了。
其次,折扇之名也並非自宋代始。《樂府詩集》輯有晉詩一組,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標題為《子夜四時歌七十五首》,其中《夏歌二十首》的第五首曰:"疊扇放床上,企想遠風來。輕袖佛華妝,窈窕登高臺。"詩裡的疊扇,就是折扇,是折扇在晉代的一個名稱。疊,除了有重疊的意思外,還有折、折疊的義項。《集韻•帖韻》釋日:"疊,屈也。"宋時折扇使用最廣的名稱是"折疊扇",當可理解不過是早期名稱"疊扇"的引申、演變罷了。即使在宋代,折扇仍有許多名稱,並未統一。例如,《高麗圖經》卷二十九稱為"折扇",《夢粱錄》卷十三稱為"折揲扇",《癸辛雜識》稱為"聚扇",以及還有的稱為"聚頭扇"、"聚骨扇"等等。可見,折扇之名可以追溯到晉代。由此亦可見折扇並非舶來品,而是發源於中國的土產。北宋時從日本、高麗入貢的折扇只不過因其"精緻非中國所及"(蘇軾語),故在宋文獻中出現了反客為主的說法。
晉人提到的腰扇很可能就是折疊扇,因為在差不多同一個時期確實出現了疊扇的名稱。作為宋元著名的史學家,胡三省在《音注》中所作的解釋看來是有一定依憑的。參考胡注及有關史料,我們大致可以勾勒出中國折扇這樣的一個發生發展史,即:
折扇,初名腰扇,濫觴於漢末,曾是王公大人的寵物。晉代,腰扇又稱為疊扇,已成為上流社會男女通用的驅暑器具。南北朝時期,南方士流出門常持此物以納涼遮陰。隋唐兩朝,折扇大概沒什麼發展(但也許正是在這個國際交往頻繁的時期,折扇開始傳播到日本等鄰國),以致自北宋起,當日本、高麗精美的折扇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後,相對簡陋的中國折扇反而淹沒無聞了,這就是為什麼南宋以來史家多以為折扇是舶來品的原因。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