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探討日本民主黨執政對中日美關係的影響

 2009-09-10 23: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探討日本民主黨執政對中日美關係的影響"。

8月30日,日本第45屆眾議院選舉結束,民主黨獲得了308席,以壓倒多數的勢態贏得了下一屆日本政府的執政權。那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日本民主黨執政對中美日三國關係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看日本民主黨的現狀。日本歷史上有不少的民主黨,目前的日本民主黨是成立在1998年,由鳩山由紀夫和菅直人等人所成立的。成員當中不少是過去的日本社會黨、民社黨、自由民主黨、新進黨以及其他的小黨,新黨、太陽黨等等所組成的,所以他們的成份不是統一的,是相當複雜的。

日本民主黨和日本的自由黨於2003年9月24日,在東京簽署了一個合併協議書,正式將兩黨合併。2007年日本的參議院選舉,民主黨成為參議院的第一大黨,那麼今年8月31日,眾議院選舉,結果,日本民主黨獲得了308席,它又成了一個眾議院的大黨,在上下兩院它都成為大黨。那麼今後日本的執政以及通過法案,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民主黨的政策、方針和指導路線。

那麼日本民主黨現在的政策是什麼?在這次選舉當中,它提出的號召叫做"建立一個自由與安心的社會"。其中包括的政策呢,主要是日本政治要終結官僚政治,而且反對政治精英、政府官僚、產業界這三個巨頭緊密結合的鐵三角關係,要建立一個透明的和公正的規範,實現共生社會,國民主權原則,在國際上建立一個可信賴的國家。

現在,作為日本的在野黨,它的黨魁鳩山表明瞭,他執政之後,他不會以首相的身份去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民主黨競選的時候,提出了一個叫"政權宣言",其中有幾點:

第一點,要結束官僚政治。其中,他們提出要建立一個政治家主導的政治,取代官僚主導型的政治;第二點,要重建國民生活。這裡邊呢,民主黨它主打民生牌,提出以支持家庭開支為中心的五大競選承諾:第一項就是每個月向每戶家庭、每個中學學齡以下的兒童發放274.5美元;第二、民主黨還承諾向農業、林業、漁業的從業者提供收入補償,免收高速公路路費,廢除汽油稅暫定稅率,大幅度的改革養老金制度。

民主黨提出,建立一個第二張保險網。向無法繼續領取失業救濟金但仍然接受就業培訓的人,每個月發放1058美元做補助。那麼這些錢從哪裡來?你要拿出財政開支,那麼他就打算了在2010年到2013年要減少行政開支、縮小官僚的數額、修改稅收制度等等方法。節約出多少呢?節約出1773億美元,來支付上面所提出的民生牌這些開支。

那麼對外交方面,民主黨承諾要建立一個獨立思維的外交政策,並且要在密切且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日本和美國的同盟關係。那麼法新社對民主黨的外交政策做了個評論,相比民主黨先前誓言執政後"徹底修改"日美安保關係,這是競選中提出來的,可是到競選後期呢,他們又提出了一個平等的美國和日本的關係。一開始說要修改安保條約,以後又修改成要平等關係。那麼再往下走,他們真的會執行這樣一個外交政策嗎?我們往下看。

第二、它對中國方面以及韓國還提出,鳩山當首相,他不去參拜靖國神社,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它願意中國和日本組織一個"聯合歷史撰寫委員會",共同來撰寫日本人在侵略朝鮮、侵略中國時期的這段歷史。比如說典型的南京大屠殺,日本人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但中國說南京大屠殺殺了30萬人。這段歷史現在是各說各的,能不能共同來撰寫,拿出世界各國中立的、客觀的、有實際證據的一些歷史參考資料來撰寫這一段歷史呢?這是日本提出來的,而中國也願意這麼做。

所以中日關係呢,在民主黨主導之下,有兩點突破:第一個,靖國神社不參拜,最主要的官員,尤其是首相不參拜;第二、共同寫歷史。那麼這兩點呢,就可以把中日關係往前緩和的推進了一步。並且日本人承諾,在2020年之前,日本人要把它的碳氣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4/3,它承諾排放量降低的幅度要達 25%,這一點比自民黨要做得好。

那麼我們看看,鳩山由紀夫他有什麼主張?8月27 日他在美國的紐約時報登了一篇文章,他的文章題目叫做"日本的新道路"。他的主張:第一、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身份,我們是位於亞洲的國家,我認為正在日益顯現活力的東亞地區,必須被確認為日本的基本生存範圍,我們必須持續建立覆蓋整個地區且穩定的經濟合作和安全框架。這是鳩山由紀夫的第一個觀點,他要改變過去的"脫亞入歐",那是在明治維新一直走到現在,走了1百多年的道路,脫離亞洲進入歐洲,現在鳩山由紀夫認為他要再回落到亞洲來,這是第一。

第二、他認為,很多人從金融危機中認識到,美國單邊主義的時代也許會終結,金融危機已使人們對美元做為關鍵的全球性貨幣的永久性地位發生了懷疑。我還認為,由於伊拉克戰爭的失敗和金融危機的發生,美國主導的全球主義的時代正走向終結,我們正邁向一個多極化的時代。當前的世態明確表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之一,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中國經濟的規模將超過日本。日本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應該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和經濟獨立,並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呢?這一個問題提出來,這就是日本民主黨以及鳩山由紀夫對日本未來的基本出發點,認為美國要再主導整個全球,這已經是快終結了,不可能了,美元主導全球也不可能了,並且日本要回到亞洲,它面對的是一個正在興起的強大經濟體--中國,日本該怎麼走?

所以鳩山由紀夫提出來,他要疏離美國,要跟美國拉開關係,要靠近中共政權,要靠近中國,要在東亞建立一個共同體,要以中國和日本為主導,建立一個共同體。這共同體首先要建立一個經濟一體化,第二要推出一個亞元,類似歐洲、歐盟的歐元,最後在這個共同體下來解決中國和日本之間以及日本和韓國之間的一些邊界、領海、領土等等的問題。

這是他的想法,那麼這條路能不能走的通?他希望美國人的軍事力量繼續在亞太地區發揮作用,以維護該地區的穩定,但是也希望約束美國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過分行為。這是鳩山在紐約時報登的原話,既要美國人幫我看家門,又要美國人不要干涉我們經濟和政治行為,這樣能做得到嗎?

那我們看看,紐約時報也做了一個評論,紐約時報認為,鳩山由紀夫所提出來的東亞共同體也就是類似於走向歐盟的道路。歐盟的道路是由法國和德國主導的,而英國沒有完完全全的全部從金融、政治、經濟一體化進入到歐盟裡頭,它有一個獨立的體系,它跟美國合作的很好,所以英美是特殊的一個同盟。那麼法國和德國在歐洲大陸聯合了二十幾個國家建立了歐盟體,可是紐約時報認為這種歐盟體在亞洲是不容易建立的,它的理由是什麼?

紐約時報提出了一個理由,它說日本人要跟中國人以及韓國人、臺灣、香港等等在東亞建立一個共同體,而它們本身內部也發生著激烈的經濟貿易上的衝突,並且它們所發展的產品,它們所製造的產品最終的銷售場地是在美國,並不是在你本土。而這個時候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既要求美國派出軍隊維護亞太平安,又要美國提供市場給你,你兩頭都拿好處,你日本人享盡了一切好處,而又希望離開美國、疏遠美國,這能做得到嗎?紐約時報提出這樣的問題。

那在這裡我再對鳩山由紀夫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你要建立一個類似歐盟的東亞共同體,我認為有非常大的困難。我們先看看歐盟,歐盟是由德國、法國發起,開始建立一個鋼鐵聯盟,後來建立共同市場,最後走上了歐元,它們這些國家由十幾個國家最後發展到二十幾個國家。從文化基礎上來講,他們是一個基督教、天主教的國家為主;從政治體制來講,它們是二次戰爭結束後,尤其是蘇聯垮臺、解體之後,加入到歐盟各各都是民主政體的國家,這是兩個最基本的因素。儘管裡面有少數的一些伊斯蘭的移民,可是他們不佔主要地位,所以歐盟是一個以基督教為主的文化體,又是一個民主的政治體構成的歐盟。

那麼在亞洲,日本和中國想共同建立一個東亞共同體,我們看,亞洲既有佛教、道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如果以中國、日本、韓國加上臺灣這些國家和地區合作起來,那就是以佛家和儒家為主,而這種想法你能夠讓印度人接受嗎?不可能;你能夠讓以天主教為主的菲律賓人接受嗎?也不可能;你能夠讓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印度尼西亞人接受嗎?也非常困難。

所以從文化體制來講,這個共同體裡邊的文化宗教太複雜,如果你把它縮小,不叫東亞體共同體而叫做中日韓共同體,以佛教和儒家的思想為共同體的話,或許有可能,但是那已經大大縮小你的勢力範圍了。這是第一,從文化、宗教、意識形態來講非常困難。第二點,這些國家在東亞除了中國以外,都是民主政體,當然還有一個北韓和一個越南也不是民主國家,你不是民主國家,你要跟日本、菲律賓、臺灣、印度這些民主國家合成一個共同體的話,那就變成"鴨對雞講、雞對鴨唱"這麼一個局面,你怎麼能夠建立一個共同體?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的一個民主政治體制操作的規範和模式,你就不可能成立像歐盟的歐洲議會。

歐洲議會是超過於所有歐盟國家的一個議會,而你是自己本國選出來放進去的,他是有很大的權力的,並且他們有一個外交司委員會是統合歐盟的外交一致行動的。並且這些國家是輪流做莊當主席,半年或者是一年輪流當,這在東亞共同體能做得到嗎?因為最大的一個獨裁專制國家是中國,再加上越南、北韓這些專制體制國家,所以別人對他們是不信任的,是行不通的,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民主黨以及鳩山由紀夫他們所主張的東亞共同體,要解決政治、經濟和領土的問題是一種夢想,或者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那我們看美國和日本的關係,因為日本民主黨出現之後發生了一些什麼變化?一開始民主黨在競選的初期提出來要修改美日安保條約,這就是美國和日本關係的最基本、最基礎的,你要把它動搖。後來到了選舉後期呢,他們這個口號改掉了,把日美關係改變為平等關係,也就是日本、中國、美國這個三角關係,他要把日美之間越拉開,中日之間越接近,他要改變這麼個三角關係。

可是在日本民主黨獲得勝利前夕,這些想法在日本民主黨之間又發生了變化,因為日本民主黨他們想選舉獲勝,他們一定要提出和日本自民黨不同的主張,無論是內政和外交要能夠獲得選票。但是一旦獲得選票之後,一旦面臨了現實的國際關係和政治關係的時候,他們就不得不重新思考日本和美國的關係。

我們看,當民主黨獲勝之後的第三天,鳩山由紀夫和美國總統歐巴馬通了一次電話,這個電話時間非常短,只有10分鐘,10分鐘就把兩國關係基本擺平了。這10 分鐘他們講了什麼呢?鳩山由紀夫和歐巴馬雙方一致同意,日本民主黨新政權上路之後,將會以日美同盟關係為基礎,鳩山希望構筑建設性和面向未來的日美關係,歐巴馬也表示希望近一步強化美日關係;美日雙方在氣候變遷,廢除和禁止核武器以及全球性的經濟恢復、經濟對策等議題上攜手合作,可見這10分鐘的通話已經把日美關係又重新定下來了,定的什麼?定的是日美同盟關係。

我們現在談什麼是日美同盟關係?日美同盟關係針對的是誰?從1951年9月8號,日本和美國之間簽訂了一個"日美安保條約",它的全名叫作"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是在舊金山美國陸軍第六軍司令部簽署的。當時簽署的人是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這兩位老人都已經過世半個世紀了,可這個條約到現在還在遵守。

當時簽訂這個日美安保條約建立了日美同盟,這個同盟針對的對象是誰,你所要防範的敵人是誰?防範的是當時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集團,也就是被稱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當時是針對蘇聯、中國、北韓、越南以及東歐一些小的共產國家。這是共產主義集團針對的,在東方有一個日美同盟,在西方有一個北約,東西包圍共產主義集團。

應該在將近20年前吧,1991 年蘇聯瓦解了,共產主義集團消失了,那麼這個日美同盟所面臨的敵人一大半垮掉了。可是這個同盟到現在為止,9月3號歐巴馬和鳩山在電話裡面通話的時候,一再強調一致以日美同盟為基礎,建立雙方關係。那麼日美同盟的關係就建立在安保條約上,安保條約你現在面對的是誰?面對的是共產主義陣營所殘存下來的幾個國家,那就是中共政權、北韓政權、越南政權,還一個古巴,我們把古巴撇在一邊好了,它跟日本沒什麼關係。

那麼日本要面對這三個國家,所以在這安保條約的第五條和第六條,這關鍵的兩條就簽署了叫作"第五條共同防衛",各締約國宣誓,在日本國施政的領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擊,依照本國憲法的規定和手續,採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這是對付當時的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現在就對付以中共政權為首的、殘存的共產主義力量。第六條基地的許可,為了對日本國的安全及維護遠東的國際和平與安全做出貢獻,允許美國的海陸空三軍使用日本國內的設施及區域,也就是說日本允許美國駐軍,並且繼續駐在那裡,到現在還駐在那裡。它的目標是保護日本以及遠東的國際和平,那麼這個敵人很明顯是誰?就是針對的中共、北朝鮮和越南。

那麼好,日美同盟建立在安保條約的基礎上,這樣的話,不管是自民黨執政,還是即將執政的民主黨執政,日本的外交政策,鳩山由紀夫想要遠離美國或者建立一個平等關係,這種主張已經被那10分鐘的電話給消除了,繼續保留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同盟國,堅持日美安保條約,針對的是中共政權,這一點是幾乎已經肯定了。至於細節,美國駐日本的軍隊怎麼重新部署,怎麼調防等等,那是第二層次的問題。

首先日本這整個防衛,美國承諾給予核保護傘保護,如果北朝鮮進攻打擊日本,美國會立即出動給予回擊,保護日本,也同樣的進而保護南韓,這一點給中共政權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你要跟日本人走在一起,美國人不會同意的。因為美國很簡單,它說我既要保護你,我還要開放我的市場讓你們的國家通通賣產品到我這裡來,還要讓你們佔盡所有的好處,你們都把美國人當呆子了嗎?事情不是可以這樣做下去的。所以兩人還沒有見面,美國已經在10分鐘的電話中就把日美關係搞定了。

同樣,美國和中國之間,也因為日本民主黨即將上臺執政,也會發生變化。因為美國不希望日本靠攏中國,它還要維持日美同盟關係,那麼必然會引起美國和中國之間矛盾的加深。那麼我們看看,美國剛剛派出一個新的大使,他中文名字叫洪博培(原猶他州州長喬恩.亨茨曼,Jon Huntsman),他今年才49歲,中文講的非常好。他派出到北京才10天,就在9月3號發表了公開講話,也就是歐巴馬和鳩山通話之後,美國駐北京的大使也出來講話。他講什麼呢?"美中關係面臨了重大的考驗,美中之間現在關係是不穩定的。今年將面臨全球經濟、氣候變化和區域安全的考驗,並且中國的人權問題,必須繼續作為雙邊討論議題的重要部分。"

你們看,歐巴馬和鳩山講話講到一起去了,這是一個最高級別的談話。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由美國大使出來講話,降低了二、三級講話,表明中美之間關係不穩定。那麼中美關係不穩定,一方面向北京指出,你中共政權有些問題,我們兩個不同意見,我們要討論;同時向日本人表明,你看我跟它關係不好,那美國和日本關係就要好,又把這些關係調整回來了。

所以總的來講,走到現在為止,日本儘管是民主黨上臺,可是它的對外政策,在我看來還是基本維持在自民黨執政的時候,關係不變、架構不變。具體下面的有些細節問題,可能可以調整,中日之間的關係有些改善,靖國神社以及過去歷史問題有些改善,但是基本的戰略架構沒有改變。

最近幾天,在中國的媒體上登出了這樣一篇文章,是由朝鮮日報寫的,叫做"日本可能興起第三次奔往中國潮",文章內容主要是講,日本人將會趁著民主黨執政的機會,將他們的資金、技術、產品大批的銷往中國,佔領中國的市場。這是中國共產黨這些頭頭們所日夜盼望的,有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來挽救中國目前最困難的經濟,這是他們所希望的。

可是各位聽眾,你們想想,日本的右派以及美國的歐巴馬,真的會允許日本人這麼做嗎?這麼做等於豢養了一匹狼,最後來對付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這不是養虎為患嗎?我想這是一種宣傳的伎倆,這是一種作夢的想法。這一點中共當政的人,頭腦要非常清楚,不是因為日本民主黨上臺了,中共當權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好處,可以加強力量來對付美國人,這一點胡錦濤頭腦應該清醒。好吧,今天我的評論到這裡結束。再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