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樸的父親是已故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鮑樸今年出版了趙紫陽的回憶錄《改革歷程》,引起世界關注。
蕭建生著作的《中國文明的反思 》2007年1月曾在中國大陸出了刪簡版,但出版後立即被當局禁止發行。
*用民主、憲政、自由以及人權的觀點解讀中國文明史*
蕭建生在書中運用民主、憲政、自由以及人權等現代文明觀點重新解讀了中國的文明歷史,對中國一元化文明,也即暴力和專制的起源、發展、強化以及轉型失敗的過程和原因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
鮑樸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之所以出版這本書是因為覺得書中的某些觀點新穎,同時也為了彌補因本書在大陸被禁留下的空白。他說:"我實在搞不懂,這本書為什麼被禁。我看了以後覺得,如果這本書被禁的話,那麼還有什麼書可以正正噹噹的發表呢?"
書中的一些觀點完全顛覆了中國人的傳統史觀,例如,作者認為秦始皇用暴力統一中國,建立高度專制的大一統國家並不是歷史的進步。他還認為中國文明的顛峰時期是被很多史學家認為的落後和羸弱的宋朝,因為這個朝代政治開放,人權和私有財產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因此才能為人類貢獻四大發明。
*作者:民主憲政才是中國未來的走向*
作者蕭建生提出,實行民主和憲政才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因為這種制度可以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蕭建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 我認為民主憲政對權力的制約是比較成功的,所以中國應該借鑒和加強這方面的制度建設,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但是中國傳統中也有好的東西,所以要結合中國的實踐,借鑒西方、模仿西方。"
*中國有利於民主憲政發展的三個條件*
他解釋說,他寫本書的一個初衷就是覺得中國經濟發展後,權力缺乏制約,官員腐敗,道德淪喪,因此需要對中國傳統的文明和文化價值進行反思。不過,他表示,中國要實現民主和憲政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國目前具備推動民主和憲政的三個有利條件:第一,是基督信仰的傳播,基督教的博愛和平等的觀念對中國的民主會有好的推動作用;第二是臺灣,中國大陸要與實行了民主憲政的臺灣統一,必須進行政治改革; 第三是網際網路的傳播,對政府的權力起到監督和制衡的作用。
*從‘仁政'走向‘憲政'*
蕭建生補充說,中國現在比較客觀和現實的做法是從"仁政"走向憲政。也就是,政府通過一種開明的制度過渡到憲政制度,這樣可以避免朝代更替,從而實現民族和解,化解矛盾,走向長治久安。
*南華早報:河殤的繼承和補充*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中國文明的反思》一書繼承了《河殤》對中國文明和價值的批判。《河殤》是1988年中國中央電視推出的一個電視記錄片,對中國傳統的長城和黃河農耕文明、官本位、閉關鎖國、文字獄等文化價值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否定,被認為是1989年六四事件的思想前導。
蕭建生認為《河殤》由於時代的侷限沒有能夠以現代的觀點來看待歷史,例如,電視片中沒有提到人權、民主憲政、權力制衡以及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