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的紀念活動中,有關安徽的軍民抗日的英勇事跡可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與當時全國各地與日軍慘烈激戰相比,安徽風平浪靜,猶如一避風港。但是任何一個安徽人有理由知道,當時2000多萬英勇悲壯的安徽軍民抗擊日軍的英勇事跡。
安徽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位居中原合縱連橫數省,厲害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日軍順利佔領安徽,就可以作為進攻整個中國命脈的大後方武漢三鎮的一個重要踏板,給國軍最沈重一擊,加速國民政府滅亡,使四萬萬中國人萬劫不復,永不超生。由於地理位置險要,日軍對安徽垂涎三尺,八年抗戰日軍之所以未能佔據安徽,並非日軍對安徽有什麼特殊感情,而是實在啃不下這塊中原硬骨頭。時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二級上將是八年抗戰中國軍最傑出、最成功的將領之一,整個抗日戰爭可以用堪稱完美來形容。相比於早已名成利就的其他國軍抗日名將,如衛立煌、傅作義、張自忠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是李宗仁手下的一員干將,由於複雜的政治原因和持不同政見的學者的偏見,他和2000多萬安徽軍民英勇抗日事跡就此作古沉淪.....
李品仙,人品令人不敢恭維,此君曾盜了楚懷王的墓,人稱孫殿英第二,還二次出賣了自己的上司白崇嬉,氣得李宗仁欲將之掃出家門而後快。雖然其人品雖然不行,但打仗卻是強項,在八年抗戰中,他的軍事才華無可挑剔,不但得到老蔣的嘉獎,連日軍也對他敬畏三分。在徐州會戰,他指揮的國軍在津浦鐵路南段讓增援臺兒莊的日軍動彈不得,自顧不暇。由於他和張自忠(山東臨浠)一南一北完美阻擊,使攻打臺兒莊的日軍2個王牌師團頓成瓮中之鱉,被李宗仁將軍領導的雜牌軍全殲,這是日本陸軍建軍有史最慘重的失敗,此事驚動了日本天皇,原本全國為天皇生日祝壽的PARTY,變成了死氣沉沉的軍事復仇會議。會議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調動華北一切可挪用的40萬日軍決定與李宗仁60萬雜牌軍於徐州決一死戰。這是後話,後來李宗仁為避免重蹈松滬會戰覆轍而完美跳出包圍圈,保住了這60萬有生力量,為保衛大武漢留住希望。在他的老巢大別山地區,日軍和皖軍正面硬撼就領教了什麼叫做強龍難壓地頭蛇的厲害,結果日軍慘敗而歸,從此再也不能越雷池半步。
1939年,日軍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省會城市立隍,卻陷進四面楚歌的安徽軍民,甚至土匪的輪番襲擊下疲於奔命,苦不堪言的境地。日軍自此再也沒有能力在安徽組織新的進攻。在安徽,日軍面對頗具戰鬥力的國軍精銳和同仇敵愾的民眾,顯得比其他地方日軍更士氣低落,信心不足。由於治軍有方,李品仙被榮升為第10戰區司令長官,而他領導下的188、189師被老蔣欽點為國軍模範,並親自題詞「軍隊要學一八八,一八九」。駐皖國軍雖然是雜牌軍,但是其戰鬥力比國軍任何一支王牌都要強悍和硬朗,連一向驕橫的日軍和他交手時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在隨後進行的廣濟,隨棗戰役中,每次都給日軍重創,打死日軍數千人,而自己傷亡就減半,創造中日軍隊戰損比例1 : 2的驕人記錄,而整個中日戰爭,一個中國師(約1萬人)在戰術對頭,配合默契的情況下才和日軍一個聯隊(約2000人)打成平手,若有差池就被日軍一個聯隊收拾掉,由此可見中日國力和軍力的差距有多大,從這就不難看出日軍對李品仙既敬畏又仇恨了。
如果沒有400萬國軍將士以血肉之驅殊死抵抗100萬世界歷史上最凶殘的日軍,中國100%沉淪,必做亡國奴。憑心而論,國軍將士在八年抗戰中盡力了,只是正面戰場的艱鉅性可想而知,這正是以已之短碰日軍之所長,結果傷亡很慘重,八年抗戰國軍400萬總兵力就有360萬國軍將士陣亡,士兵幾乎換了一遍,由此可見中日之戰的慘烈程度。試問二戰期間即使是武器精良的美英聯軍,在戰爭初期和日軍正面硬撼時不也是被日軍打得體無完膚,遍地找牙嗎?在緬甸戰場還是孫立人的中國遠征軍救了幾萬英軍士兵的性命。兩者相比,我們還能對國軍再苛求什麼呢?
在這場民族浩劫中,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我們有義務緬懷為國捐軀的每一位無名烈士,在這國難當頭的悲慘歲月,許多仁人烈士拋開一切不同的政治理念,拋棄黨派之間的紛爭團結一致,萬眾一心,保住了這不朽的的萬里長城,四萬萬國人都是鐵骨錚錚的中國人(除了汪精衛等漢奸們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安徽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位居中原合縱連橫數省,厲害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日軍順利佔領安徽,就可以作為進攻整個中國命脈的大後方武漢三鎮的一個重要踏板,給國軍最沈重一擊,加速國民政府滅亡,使四萬萬中國人萬劫不復,永不超生。由於地理位置險要,日軍對安徽垂涎三尺,八年抗戰日軍之所以未能佔據安徽,並非日軍對安徽有什麼特殊感情,而是實在啃不下這塊中原硬骨頭。時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二級上將是八年抗戰中國軍最傑出、最成功的將領之一,整個抗日戰爭可以用堪稱完美來形容。相比於早已名成利就的其他國軍抗日名將,如衛立煌、傅作義、張自忠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是李宗仁手下的一員干將,由於複雜的政治原因和持不同政見的學者的偏見,他和2000多萬安徽軍民英勇抗日事跡就此作古沉淪.....
李品仙,人品令人不敢恭維,此君曾盜了楚懷王的墓,人稱孫殿英第二,還二次出賣了自己的上司白崇嬉,氣得李宗仁欲將之掃出家門而後快。雖然其人品雖然不行,但打仗卻是強項,在八年抗戰中,他的軍事才華無可挑剔,不但得到老蔣的嘉獎,連日軍也對他敬畏三分。在徐州會戰,他指揮的國軍在津浦鐵路南段讓增援臺兒莊的日軍動彈不得,自顧不暇。由於他和張自忠(山東臨浠)一南一北完美阻擊,使攻打臺兒莊的日軍2個王牌師團頓成瓮中之鱉,被李宗仁將軍領導的雜牌軍全殲,這是日本陸軍建軍有史最慘重的失敗,此事驚動了日本天皇,原本全國為天皇生日祝壽的PARTY,變成了死氣沉沉的軍事復仇會議。會議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調動華北一切可挪用的40萬日軍決定與李宗仁60萬雜牌軍於徐州決一死戰。這是後話,後來李宗仁為避免重蹈松滬會戰覆轍而完美跳出包圍圈,保住了這60萬有生力量,為保衛大武漢留住希望。在他的老巢大別山地區,日軍和皖軍正面硬撼就領教了什麼叫做強龍難壓地頭蛇的厲害,結果日軍慘敗而歸,從此再也不能越雷池半步。
1939年,日軍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省會城市立隍,卻陷進四面楚歌的安徽軍民,甚至土匪的輪番襲擊下疲於奔命,苦不堪言的境地。日軍自此再也沒有能力在安徽組織新的進攻。在安徽,日軍面對頗具戰鬥力的國軍精銳和同仇敵愾的民眾,顯得比其他地方日軍更士氣低落,信心不足。由於治軍有方,李品仙被榮升為第10戰區司令長官,而他領導下的188、189師被老蔣欽點為國軍模範,並親自題詞「軍隊要學一八八,一八九」。駐皖國軍雖然是雜牌軍,但是其戰鬥力比國軍任何一支王牌都要強悍和硬朗,連一向驕橫的日軍和他交手時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在隨後進行的廣濟,隨棗戰役中,每次都給日軍重創,打死日軍數千人,而自己傷亡就減半,創造中日軍隊戰損比例1 : 2的驕人記錄,而整個中日戰爭,一個中國師(約1萬人)在戰術對頭,配合默契的情況下才和日軍一個聯隊(約2000人)打成平手,若有差池就被日軍一個聯隊收拾掉,由此可見中日國力和軍力的差距有多大,從這就不難看出日軍對李品仙既敬畏又仇恨了。
如果沒有400萬國軍將士以血肉之驅殊死抵抗100萬世界歷史上最凶殘的日軍,中國100%沉淪,必做亡國奴。憑心而論,國軍將士在八年抗戰中盡力了,只是正面戰場的艱鉅性可想而知,這正是以已之短碰日軍之所長,結果傷亡很慘重,八年抗戰國軍400萬總兵力就有360萬國軍將士陣亡,士兵幾乎換了一遍,由此可見中日之戰的慘烈程度。試問二戰期間即使是武器精良的美英聯軍,在戰爭初期和日軍正面硬撼時不也是被日軍打得體無完膚,遍地找牙嗎?在緬甸戰場還是孫立人的中國遠征軍救了幾萬英軍士兵的性命。兩者相比,我們還能對國軍再苛求什麼呢?
在這場民族浩劫中,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我們有義務緬懷為國捐軀的每一位無名烈士,在這國難當頭的悲慘歲月,許多仁人烈士拋開一切不同的政治理念,拋棄黨派之間的紛爭團結一致,萬眾一心,保住了這不朽的的萬里長城,四萬萬國人都是鐵骨錚錚的中國人(除了汪精衛等漢奸們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為何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