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電視劇《蝸居》折射中國社會中的種種弊病,那時以為《蝸居》描繪了二奶的生活、高官的行為、房奴的無奈、腐敗的橫行,等等。
中國《國際先驅導報》有報導說,《蝸居》甚至讓日本和美國都感到"驚詫",驚詫中國百姓為什麼將房子看得那麼重,驚詫中國的房價高得竟然那麼離譜。
《國際先驅導報》在同一篇報導中說,蝸居現象背後隱藏著隱憂,而這一隱憂集中表現在1980年出生後的年輕人,雖然受過良好教育和有正常的工作,但卻無錢買房,"望房興嘆"。報導發問,"發展必然帶來問題,但一個良性社會必須有自我修復機能,一旦這種機能喪失,等待我們的會是什麼?"對此,北京自由撰稿人胡澤國表示:
"它實際上是標誌著一個社會體系即將崩潰的一個方面。但這個事兒從本質上說是好事。它讓現在腐朽的共產黨已經有了覺醒。因為它共產黨體系內的話畢竟還有有良知的人。然後它還有人希望鞏固這個共產黨統治。如果說它主動地去改變這種現狀的話,它可能能會走向一個新生。如果它不主動地去改變,可能就會通過動盪來改變。動盪的改變就是過去說的改朝換代。主動的改就是改良。如果說通過動盪來解決的話,那就是革命唄。"
不過,北京"後改革思想網站"總編、律師陳永苗認為,《蝸居》雖然涉及不少目前社會上祚存在的種種弊病,但並不具有批判的功能:
" 它只是一個普通人眼光看到中國現在最正常的一個狀態。所謂最正常就是說最不正常的最正常的狀態,它並不是一個知識份子或者有批判眼光的公共知識份子看見的一個東西。它並不能產生一個批判的作用。比如說很多年輕80後的女孩子,她看完電視後,她覺得她應該向女主人翁學習。她就應該找一個貪官,然後她覺得貪官非常符合她的想像,然後她很願意做二奶。"
有人認為,《蝸居》電視劇在中國標誌著"正式宣告了道德淪喪時代的成型"。不過,胡澤國認為,時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性質早已改變:
" 現在的共產黨已經不是過去的共產黨了,已經不是真正的共產黨的引導著的中國,它已經改變了社會主義的性質。那個電視劇呢,它反映了現在一些社會現實,比如說關於這個房子,為這個社會生活奔波呀。它始終圍繞著工作、生活、金錢、利益關係去奔波。這樣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生活環境。這個複雜的生活環境,給老百姓的不可能是安居樂業的政策。"
百姓在目前的中國生活艱辛,買不起房表現尤為明顯。圍繞電視劇《蝸居》中房奴這個話題,大多討論都集中在平頭百姓的無奈和無助。陳永苗認為,讓年輕人成為房奴,買不起房也可能有政府政治上的考量:
" 年輕人都是讀書人。大學畢業到60歲如果說被一個東西捆綁,他被一個房子抵押在銀行裡面,那他這一輩子最好的時光他不敢對政治提出異議,不敢任何有一個公共利益上的追求,不敢抵抗,不敢再說真話了。那麼我們一直覺得房價這麼高,除了有一個地方財政上衡量之外,故意地它也是在一種捆綁,捆綁這些年輕人,讓他們成為房奴,然後他再也沒辦法進行反抗。"
電視劇《蝸居》屬於文藝作品。 既然是文藝作品, 那就得源以生活和反映生活。中國有網友在網上說,"一堆堆的問題,都是被社會逼的"。陳永苗和胡澤國倆位從這電視劇折射出的一堆堆問題中看到了中國社會中政治上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電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