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兩會本週即將進行第四次江陳會談,並簽署新一波的四項協議,然而自馬政府上臺以來,才短短的一年半間,連同過去已簽署的九項協議,兩岸所簽署協議共達十三項之多,在前幾項協議成效已經備受國人質疑的同時,兩會領導人更在日前不約而同說出第五次會談將簽署的協議項目,這種「趕時間丶量化式」的兩岸協議,令人無法苟同。
兩國之間協議本應錙銖必較丶字字推敲,寧可緩不可急,一旦追求協議的量化,在時間壓迫下,品質自然粗糙不已。綜觀前九項協議,不是與民眾期待有著重大落差,就是我方想要的,中方不願放;臺灣不想要的,中國當局硬是塞在其中,或者是表面對臺灣讓步,實際上則是暗中布下關卡,最後仍是由中國操控一切。
政府推動及簽署兩岸協議的做法,讓民眾感受到馬政府有著強烈的急迫感,許多未經由國內充分討論的議題,或是未在國內朝野政黨產生共識的情形下,就片面的與中國進行商議。試問兩岸之間進行協議,是兩國政府公權力的交鋒,任一個別項目討論個一年半載,在民主國家經驗裡都不為過,唯獨臺灣與中國之間的協議,非但未經國內充分討論,兩岸協商的時間也很短,連同此次新的四項協議在內,在馬政府上任才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雙方就可簽下十三項協議,如此驚人的效率,背後難逃潛藏著極大的危機。
馬總統在擔任臺北市長任內的幾項重大建設,例如貓纜丶捷運文湖線等,都讓接任的郝龍斌市長極為頭痛,馬擔任總統後的重大決策,如外交休兵及此次美國牛肉進口等,更是讓國人感到不安與不解,馬式風格的決策同樣也反映在兩岸簽署協議上,這種趕時間丶追求量化式的作風,對兩岸關係非但不是助力,決策粗糙的協議內容更將種下惡果,絕對會成為接任者難以處理的問題,臺灣的國力也將受到巨大衝擊。
- 關鍵字搜索:
- 急簽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