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外國人在中國學中文14件令人噴飯事

 2010-01-06 03: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望文生意

洋人:"你們中國人的確是一個勤奮的民族。"

中國人:"怎見得?"

洋人:"每當我早晨經過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寫著‘早點'兩個大字,提醒過路上班的人,不要遲到。"

老外評老外

初到美國時,幾個中國同學請我到一家中餐館上給我接風洗塵。

小林看到鄰桌几個洋人在用筷子,便說:"現在會用筷子的老外越來越多了!"

小王接著說:"那些老外不但會用筷子,還會點菜呢。他們再也不是只會叫雜碎、春捲了。"

小張正要開口,只見鄰桌一個已吃飽喝足的老外慢條斯理地走到我們桌前來,用他那極其標準的京片子說:"請你們搞清楚,在這裡,你們才是老外。"

吃一餐飯打架三次

一位美國友人回國,請他談談觀感。他說:"在你們這兒吃一餐飯,要打三次架。"

他解釋說:"一進餐廳,為了推讓座位,主客就開始互相拉扯,接著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擋一番,最後為了付賬,更會展開一場精彩激烈的爭奪戰。"

無法控制

一位外國留學生在大陸某地參加"普通話演講比賽",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諸位女士、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我與貴國語文的關係就如同我跟太太的關係一樣,我很愛它,卻又無法控制它。"

外國人的好與更好

有一個剛來中國不久的外國人,他只會說兩句中國話:"很好"、"更好"。

一天,僕人說:"我要請假兩星期。"

外國人說:"很好。"

僕人說:"因為我父親死了。"

外國人說:"更好。"

不是東西

一位自命為中國通的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時說:"中國人把物品稱為‘東西',例如桌椅、電視機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動物就不稱東西,例如蟲、鳥、獸、人......等等,所以,你和他都不是東西,我自然也不是東西!"

外國人看麻球

有個好吃的洋人,從中國帶了幾個麻球回國去,逢人便說:"你們看中國的麻球,真稀奇!沒有洞,豆沙是怎麼放進去的?再說,你們看,這芝麻,一顆顆地貼,需要多少時間啊!"

中國太奇妙了

有位美國朋友訪問了中國後,對翻譯說:"你們的中國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中國隊大勝美國隊',是說中國隊勝了;而‘中國隊大敗美國隊',又是說中國隊勝了。總之,勝利永遠屬於你們。"

處處都漂亮

一位外國朋友不知道中國人的"哪裡!哪裡!"是自謙詞。一次他參加一對年輕華僑的婚禮時,很有禮貌地讚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說了聲:"哪裡!哪裡!"不料,這位朋友卻嚇了一大跳!想不到籠統地讚美,中國人還不過癮,還需舉例說明,於是便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頭髮、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結果引起全場哄堂大笑。

數學中文

一位美國數學系的研究生來臺灣蒐集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資料,朋友請我代為招待。他是首次來到東方,也沒有學過中文,可是竟在短短半小時內學會寫錯綜複雜的"張"字--而且還是草書。

驚訝之餘,不免向這位天才請教。他說:"這沒有什麼,我只是用一筆把三又四分之十三這個數字寫出來而已。"

"吻"字新義

美國青年比利學習中文。當學到"吻"這個字時,比利提出了疑問:"吻字會意就是‘勿',‘口',不動口如何接吻?"

有人想了想,笑著回答:"中國人個性比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說話'的意思。

你接吻的時候,會說話嗎?"

吃水餃

在紐約的一家中國餐館,我親眼看見一位外國朋友吃水餃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習慣,先喝湯;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湯先喝完,然後開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將每一隻餃子切開,使肉餡和餃子皮分開,然後吃一口餃子皮,再吃一口餡......

慢慢咀嚼、品嚐,吃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向我投來微微的一笑。我見狀,走近問:"好吃嗎?"他用生硬的中國話答:"如果再能配上一點果子醬和奶油,那會更加OK。"

魏什麼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國太太。某日遇一老翁,兩人寒暄起來。

老翁:"您貴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麼?"

德佬:"為什麼?姓魏也要為什麼?"

各種各樣的"汁"

有一次,專考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託福"試捲上出現了一道填空題:"絞盡___汁"。

試卷收上來,老師發現答案多種多樣,但都沒答對,如:

"絞盡墨汁";

"絞盡乳汁";

"絞盡果汁";

"絞盡湯汁";

老師在後來評講試卷時,對這批未來的來華留學生說:"你們真是‘絞盡腦汁'也沒寫出‘絞盡腦汁'。"

来源:青年參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