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太在當地的華人社區中文學校裡教中文。有一次,我太太給孩子們講「愚公移山」這一課。在講完課文以後,我太太就讓孩子們發言討論。
第一個舉手發言的孩子問:「老師,‘愚公’為什麼非要移山呢?」 聽了他的話,我太太告訴他說:「書裡不是講了嘛,大山擋住了‘愚公’家門前的路,所以他要挖山,把它們搬走,好給自己家把路讓開啊。」 這孩子又問:「那他為什麼不搬家呢?搬家比搬山容易多了,雇個搬家公司一天就可以搞定。」聽了他的問題,我太太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正在我太太在考慮如何回答頭一個孩子的問題的時候,第二個孩子又張嘴說話了,她說:「‘愚公’移山是破壞環境。」 我太太就問她為什麼,這個孩子說:「‘愚公’一把山移走,山上的樹和動物就不能活了,我們老師說了,破壞樹和動物就是破壞環境。」得!這孩子的話還真沒錯,這下我太太可真不知道該怎樣去解釋這個問題了。
就在這時,第三個小孩子又喊起來了:「 ‘愚公’的孩子願意跟他一起挖山嗎?如果他的孩子們不願意,他就不應該讓他們挖。我最煩我爸媽逼我干我不想幹的事情。」(好嘛!他在這等這呢。) 我太太的課堂討論到這會,那可就是「面目全非」,與她事先設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通過這次課堂討論,它使我和我太太深深的體會到,由於生長在海外的第二代,他們生長的年代和人文環境與我們這代人不同,所以,兩代人的思維方法可真是不一樣。想想我們小時候,總是把老師和父母說的當成真理,很少質疑過老師和父母說的事情的合理性。可是生長在海外的孩子們,由於他們生長在一個與我們小時候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人文環境裡,再加之身處在信息時代中,所以,他們的思維方法以及行為方式,與我們這些家長們,當然是不一樣的。
那麼,對於這樣一個「代溝」的存在,我們做長輩的應該怎樣去面對呢?我想這個問題放開了寫,可以洋洋灑灑寫起來沒完,我是沒有這個水平,還是留給大俠們去發揮吧。不過,有一點我想我可以說,就是面對下一代的不同的思維方法,以及由此引發的下一代對我們這一代的質詢,我們做長輩應該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收起「唯我獨尊」、「唯我正確」的師道尊嚴或父道尊嚴,放下做長輩的架子,虛心聽取孩子們的意見,努力與孩子們溝通理解。
我記得誰說過,當站在溝兩邊的人們想相互交往時,有兩種方法可以使他們達到目的:一是把溝填起來,一是在溝的上面架起一座橋。我想,在處理「代溝」這樣的問題時,填溝是一件事倍工半的事。只有在溝上架起一座溝通彼此心靈的橋樑,使得兩代雙方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才會事半工倍。所以,我們應該去理解我們的孩子,用我們對他們的理解來換得他們對我們的理解,在今天的社會裏,你只有先學會做孩子的朋友,你才能做好父母。只有孩子拿你當朋友了,你這父母才算做成功了,而你在孩子心中做父母的威嚴才真正樹立起來了。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愚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