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太在当地的华人社区中文学校里教中文。有一次,我太太给孩子们讲“愚公移山”这一课。在讲完课文以后,我太太就让孩子们发言讨论。
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孩子问:“老师,‘愚公’为什么非要移山呢?” 听了他的话,我太太告诉他说:“书里不是讲了嘛,大山挡住了‘愚公’家门前的路,所以他要挖山,把它们搬走,好给自己家把路让开啊。” 这孩子又问:“那他为什么不搬家呢?搬家比搬山容易多了,雇个搬家公司一天就可以搞定。”听了他的问题,我太太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回答。
正在我太太在考虑如何回答头一个孩子的问题的时候,第二个孩子又张嘴说话了,她说:“‘愚公’移山是破坏环境。” 我太太就问她为什么,这个孩子说:“‘愚公’一把山移走,山上的树和动物就不能活了,我们老师说了,破坏树和动物就是破坏环境。”得!这孩子的话还真没错,这下我太太可真不知道该怎样去解释这个问题了。
就在这时,第三个小孩子又喊起来了:“ ‘愚公’的孩子愿意跟他一起挖山吗?如果他的孩子们不愿意,他就不应该让他们挖。我最烦我爸妈逼我干我不想干的事情。”(好嘛!他在这等这呢。) 我太太的课堂讨论到这会,那可就是“面目全非”,与她事先设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通过这次课堂讨论,它使我和我太太深深的体会到,由于生长在海外的第二代,他们生长的年代和人文环境与我们这代人不同,所以,两代人的思维方法可真是不一样。想想我们小时候,总是把老师和父母说的当成真理,很少质疑过老师和父母说的事情的合理性。可是生长在海外的孩子们,由于他们生长在一个与我们小时候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人文环境里,再加之身处在信息时代中,所以,他们的思维方法以及行为方式,与我们这些家长们,当然是不一样的。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代沟”的存在,我们做长辈的应该怎样去面对呢?我想这个问题放开了写,可以洋洋洒洒写起来没完,我是没有这个水平,还是留给大侠们去发挥吧。不过,有一点我想我可以说,就是面对下一代的不同的思维方法,以及由此引发的下一代对我们这一代的质询,我们做长辈应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收起“唯我独尊”、“唯我正确”的师道尊严或父道尊严,放下做长辈的架子,虚心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努力与孩子们沟通理解。
我记得谁说过,当站在沟两边的人们想相互交往时,有两种方法可以使他们达到目的:一是把沟填起来,一是在沟的上面架起一座桥。我想,在处理“代沟”这样的问题时,填沟是一件事倍工半的事。只有在沟上架起一座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使得两代双方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才会事半工倍。所以,我们应该去理解我们的孩子,用我们对他们的理解来换得他们对我们的理解,在今天的社会里,你只有先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你才能做好父母。只有孩子拿你当朋友了,你这父母才算做成功了,而你在孩子心中做父母的威严才真正树立起来了。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愚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