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藏瑰寶在臺灣海峽的另一岸」,比利時法語「回聲報」(Les Echos)日前刊登連載專文介紹臺灣,其中觀光篇特別推崇中華傳統在民主的中國臺灣,獲得完整保存。
回聲報是比利時主要的法語財經專業報刊,10日至12日一連3天登載該報資深記者安斯派克(PatrickAnspach)介紹臺灣的專文。他呼籲,加強行銷為臺灣推展觀光的當務之急。
他說,去年約有1040萬的比利時人到世界各地,但抵臺的人數不到5000人,純粹觀光來臺的更只有1353人,難道是因臺比之間沒有直航?或是比利時人不知道臺灣的絢麗多採?「我們可以簡單的解釋為無知。」
安斯派克表示,一般人提到中國,直接的聯想不外乎是長城與紫禁城,很少人聯想到臺灣;但真正中國典藏的瑰寶與中華傳統的精髓,不論字面上或引申的意義,全在民主中國臺灣完整保存,而走訪臺灣不需辦理簽證。
他說,北京的紫禁城皇宮除笨重的「大傢俱」之外,幾乎全是空的,這「一點也不誇張」,而臺北故宮博物院才是全球最大且珍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安斯派克表示,1948年11月,中國大陸故宮的寶藏運抵臺灣,迄今臺北故宮保存的珍品文物超過66萬5000件,可溯及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
他說,包括宋、元、明、清4朝宮中收藏的銅器、書畫、陶瓷、玉器、漆器,以及得用數倍放大鏡才能窺得圖文細節全貌的米雕,令人大開眼界。
安斯派克表示,部分臺北故宮展覽室每3個月文物輪展1次,輪展可持續不斷更新展品,但珍藏的文物豐富多樣,即使多年過去也難展畢。
若不是這批文物由臺北故宮妥善珍藏,他說,相信中國大陸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期間,絕對沒有人會重視他們。安斯派克造訪臺北故宮時,也碰到一批來朝聖中華文化的大陸觀光客,對他們的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說,中國大陸觀光團不太有禮貌,遇到他們得夠高夠壯,才能承受被衝撞推擠。臺北的故宮於1964年開放,去年1年參觀民眾即超過200 萬人次。
他在專文中也逐一列舉臺灣其他值得一遊的景點,包括中正紀念堂、花市與玉市,還有僅次於杜拜塔,高達508公尺的臺北101大樓。
離開臺北,安斯派克也推薦高雄愛河、玉山、墾丁、太魯閣,同樣值得一遊;若搭高鐵到臺南,仁德糖廠的「十鼓」文化村絕對不能錯過,尤其看到柔弱的年輕女孩擊打樂器,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的擊鼓樂聲和喧囂的汽車音響截然不同。
他說,臺灣值得一遊,無論是中國通或外行人都一樣,而且在臺北旅遊,可依照當時的需求或想法隨時調整行程,可是一則在北京發生的真實故事,如果突然要調整行程說今晚想看歌劇,會被帶去給醫生看看是否有毛病。
安斯派克表示,目前的旅遊趨勢雖然流行到中國大陸走一回,順便繞道經過臺灣,但千萬別只短暫停留幾個小時,因為臺灣不僅有各種形式的傳統中華文化,還帶著一點西方主義與民主制度的色彩。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比媒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