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財經縱橫(04/25-05/01)
**澳洲經濟復甦銀行面臨資金短缺
現金客戶有望賺取更多存款利息
隨著澳大利亞經濟的穩步回升,借貸的總體需求也不斷恢復。在金融風暴其間,澳洲的大企業紛紛用發行股票等融資方法來減低債務,導致生意借貸現在降低到幾十年來的最低點。就現在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雖然政府的房屋購買補助已經停止,但房屋買賣市場仍然活躍。隨著企業重新需要資金髮展,市場預計澳大利亞對借貸資金的需求將以高單位數的比率上升。
由此而來為這一借貸增長提供資金的來源就日趨成為問題了。澳洲的四大主要銀行為此也加強在海外放債來籌集資金,從2009年1月以來,在全球銀行用定期債務籌款的排名中,以西太平洋銀行為首的澳洲四大銀行全部都排在世界前15名之內。而澳洲銀行總體所發行的超過一年的定期債務在過去15個月裡總共有1,74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英國,排名世界第三。澳洲境內運作的銀行也為爭取更多的國內存款客戶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隨著經濟恢復,國內存款額的增長高於中單位數比率的水平是不太可能的,除非能有重大稅務政策的改變。
如果您現在存100元進銀行戶口,賺取3%的利息。一年後您有103元,但賺得的3元還可能要上稅。如果通貨膨脹也是3%,那您的回報等於零,同時您將不再能用100元買到一年前同樣的物品,因為現在它們的價格是103元,而您在銀行的存款上稅後現在少於103元。由此可見銀行存款賺利息的回報比不上用退休金和借貸投資的方式,而不少分析家也一直呼籲銀行存款收入的徵稅應該經過包含對通貨膨脹的調整。
聯邦政府已經授權財政部秘書Ken Henry博士做一個有關稅務政策的調查,預計將在5月中旬的聯邦財政預算案出臺前公布。市場上普遍認為修改法律來刺激國內銀行存款額的增加是勢在必行的,但如果銀行存款的利息另有稅務上的優勢,這必將對包括股票在內的其它資產類別的投資產生影響。例如完全免除銀行存款利息收入上的徵稅可能使有稅務減免股息(Franked Dividends)的銀行股票受到影響,因為零售投資者對風險和相對回報率的看法可能有所改變。
**如何以低成本投資大公司的藍籌股
由於股票市場的復甦促進了澳洲人養老金和其他投資基金的增長,即使小的投資人也能夠進入股票市場參與投資。不過,,許多大公司的股票對於普通的爸爸媽媽們來說變得越來越難以企及,因為其股票價格過於昂貴。
澳洲最貴的股票是Coal & Allied公司的股票,每股價格為$99.90澳元。根據股票交易所的規定,最低業務額須為500澳元,因此你只能買到該公司的5張股票。力拓公司的股價為$75.45澳元,即使聯邦銀行的股票也要$58.20澳元,所以要想在股市上以最小的成交額進行交易,連這些大公司的10股都買不到。那麼,有什麼解決之道呢?
最基本的辦法有兩種:一種交易所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簡稱為ETF,另一種是指數基金(Index Fund)。
ETF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投資基金,中文一般翻譯為交易所交易基金、交易所買賣基金等。它是近年來金融市場上發展比較快的基金種類。投資者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購買ETF:可以在證券市場收盤之後,按照當天的基金淨值向基金管理者購買(和普通的開放式共同基金一樣);也可以在證券市場上直接從其他投資者那裡購買,購買的價格由買賣雙方共同決定,這個價格往往與基金當時的淨值有一定差距(和普通的封閉式基金一樣)。
ETF同時具備開放式基金的能夠申購和贖回的特性和封閉式基金的交易特性,被認為是過去十幾年中最偉大的金融創新之一。絕大多數ETF是股票基金,但基於固定收益證券、商品和貨幣的ETF也在發展中。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ETF的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都很低廉,持股組合比較穩定,風險往往比較分散,而且流動性很高,所以具備比較強的吸引力。有人認為ETF的穩步發展將導致傳統的積極管理股票基金的衰落。
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即通過購買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數所包含的股票,來構建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目的就是使這個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該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指數型基金是指基金的操作按所選定指數(例如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日本日經225指數,臺灣加權股價指數等)的成份股在指數所佔的比重,選擇同樣的資產配置模式投資,以獲取和大盤同步的獲利。
指數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製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指數基金根據有關股票市場指數的分布投資股票,以令其基金回報率與市場指數的回報率接近。指數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其投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運作上,它比其他開放式基金具有更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延遲納稅、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從長期來看,指數投資業績甚至優於其他基金。
不過,Wealth Within公司的創始人吉爾姆(Dale Gillham)對於股價多高才算高有所置疑。他認為,購買少量高價股票仍然不失為一種最佳的辦法。他說:「投資者經常對我說,買不起力拓、必和必拓、CSL和Cochlea這些公司的股票,因為太貴。他們通常只是在50塊和10塊之間做比較,認為50塊太貴,用同樣的思路你可以對這兩個價錢的太陽眼睛做比較。50塊的股票其實可能值雙倍的錢,而10塊的可能只值5塊。這樣來看,貴的那種實際更便宜,而10塊的則更貴。投資者應該看的是股票的質量、風險和增值的能力,而不是所持股票的數量。」
吉爾姆還表示,最近還有許多能源行業的股票以低價上市,這意味著現在是購入這些股票的時機。不過,對於那些小公司的股票,如果你不瞭解這些公司在幹什麼,他建議最好還是不要投資。
多數ETF基金,無論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都比較傾向於投資大公司的股票,所以各行業大公司的股票是ETF的主要組成部分。Wise-Owl公司的分析師莫里斯(Tim Morris)則推薦指數基金,因為其資產配置更為廣泛。他說:「如果你投資像ASX200這樣的指數基金,你基本上能夠持續各類型的股票。明顯的優點就是以一筆交易就能獲得各類投資組合,成本低廉,不需要浪費時間在各類股票和公司之間進行選擇。但另一方面,這類基金更傾向於一小組的公司,使人感覺儘管能夠分化投資組合,但實際上錯過了其他行業的許多股票。」
以下是10種價格最貴的股票:
Coal & Allied $99.90
力拓公司Rio Tinto $76.45
Cochlear $74.55
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58.20
麥爵理金融集團(Macquarie Group)$50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44
Woodside Petroleum $41.97
Leighton Holdings $36.93
Perpetual $36.05
CSL $33.94
**佳信稅務專欄
收到稅局的信該怎麼辦(3)
最近收到稅局信的人有增無減,原因和應答策略在前兩期已經講過了。但是有些人對稅局能做和不能做什麼還存有很多疑惑和不解,筆者最近參加了和稅局的一個座談會,現再結合原先的一些經驗作些基本的闡述。
首先是大多數人收到信的第一反應是「稅局知道什麼?」由於信息的高度發達和電子化,稅局除了知道你上過稅和上過多少稅以外,還可以清楚地知道你的配偶和所有同你有關係的公司和生意(「聯繫人or Associates」)的上稅情況。它還會輕易的查到你和associates的所有銀行交易包括海外匯款記錄。所有房屋和股票買賣記錄。僱員股票發行記錄。在必要的情況下它還可以深入查詢下去,比如您的貸款和還款情況,收租金額,買賣遊艇和豪華轎車的記錄。當然在初始階段,比如接到「Please review」這種信時它還不會進行以上所有的調查。但是如果後期它認為有必要的話,它也沒什麼不方便的。這就使得前期的回覆變得非常重要。
稅局還會通過稅務雙邊協定交換本地居民在海外獲得的利息,紅利,版稅,工資和一些其他受雙邊協議約束的收入信息。這些交換信息的國家包括有些人認為的逃稅天堂,比如一些太平洋島國等。這些國家不光要同澳洲交換信息,而且由於問題的敏感性,最近還尤其引起稅局的注意,切忌避免同這些國家打交道。
稅局但是在現階段對現金買賣的控制還不多,由於引進ABN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把好多以前不上稅的人帶進稅務系統,但是監控方面還有待提高。稅局也不能知道你在海外的資產和交易情況(有關雙邊協定收入除外),稅務受主許可權制地域性還很明顯。
在有些情況,比如金額較大和牽扯人比較多,稅局可以直接到您的公司所在地拿走所有有關的資料。這種權利是任何一個其他聯邦機構都沒有的。更令人吃驚的是它在突擊時也不一定知道具體查什麼,拿了以後再說。時間又長又費勁。如果你不幸進入到這個類別的話,那麼對你商業的影響也就不言而知了。
**漲息加重租房者負擔
由於房東轉嫁因漲息而增加的房貸還款額,未來兩年內租房者負擔將加重。
房地產分析機構Residex以及全國最大的房地產連鎖機構Ray White均表示,儲備銀行漲息直接影響到房屋租賃市場。人口增加、住房短缺等因素都造成了漲息壓力,預計未來兩年每週房租將上漲40-100澳元,租房者將總計額外支付50億元。Ray White的總經理懷特(Ben White)認為,市場的任何因素都可能拉高房租,出租物業的房貸還款額越來越高,房租上漲也就無法避免。對於房客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但愛德華茲表示,從房東角度來看,增加的租金並不足以彌補還款額增加的部分。儘管房東的損失可以從所得稅中獲得抵扣,但抵扣額僅限於他們的差額稅率。
房地產諮詢機構Fujitsu Consulting的主任諾斯(Martin North)認為,房租的上漲將使承受「租房壓力」的人數上升50%,支付租金有困難的人數將從44,000人上升到66,000人。
**澳洲歷史上大規模稅務改革
30%公司稅將成為歷史
作為澳洲歷史上大規模的稅務改革的一部分,澳大利亞各公司將獲得減稅收益,而小型公司還將免除上繳大量文件之苦。財長斯萬(Wayne Swan)將於本週日(May2nd)宣布削減公司稅30%,這是陸克文政府在選舉年的重大舉措。
據悉尼晨鋒報週末版報導,作為對亨利稅制審查報告的回應,斯萬將同時宣布簡化100多萬家小型企業的稅務報告程序。其中一個可能性將是把各小型企業的商品消費稅報告(GST)從目前的每季度上報一次,改為每年一次。工黨此舉旨在選舉中戰勝反對黨領袖阿巴特(Tony Abbott)。
據可靠消息透露,斯萬星期日在堪培拉宣布的各項改革將包括削減30%的公司稅,不過具體實施將延期至今年大選以後,避免對目前的財政預算造成影響。
陸克文以及政府各部長均同意削減30%的公司稅,旨在利用亨利稅制審查加強澳大利亞的全球競爭力。
陸克文說,政府的目的是減少大多數公司面臨的稅收標準。他同時表示,澳大利亞應該降低稅率,保持澳洲的投資吸引力。不過,聯盟黨暗示他們可能不會支持削減公司稅。
削減公司稅對於各大公司來說是大好消息。而澳大利亞獲利頗豐的資源行業將面臨上繳高額稅款,以便政府從資源業的繁榮中獲得現金好處。
**專家:高盛賠錢容易亦難了事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的欺詐案星期四出現轉機。有報導說,高盛正在跟涉案的一家金融機構接觸,爭取通過賠償來了結這起舉世注目的金融欺詐案。
美國政府推動的金融改革大戲真是跌蕩起伏。國會議員們跟高盛主管們在聽證會上的激情對抗剛剛結束,公眾依然強烈期待案情發展的時候,突然傳來消息說,高盛正在跟這起欺詐案的受害方接觸,希望通過賠款來結束這場司法糾紛。高盛這個案子實現庭外和解幾乎已成定局。
綜合各方消息來源,一種說法是,高盛正在跟證券交易委員會協商,盡早結束這場看來遙遙無期的司法大戰,以免官司的拖延給高盛的名譽造成更大的損失。另一種說法是高盛正在跟澳大利亞的一個基金機構Basis Yield Alpha基金接觸,希望通過提供一億美元的賠償來彌補這家公司在投資Timberwolf證券方面受到的損失。
Timberwolf是高盛在2007年推出的一種複雜的債務抵押憑證。Basis Yield Alpha基金在這個證券上投資了10億美元。
高盛把這兩種功能所形成的利益衝突發揮到了極至。它一方面銷售各種證券,另一方面卻坐空這些證券,從中獲得巨額利潤。這種在一筆交易中腳踩兩隻船的做法雖然並不違反現行的市場規則,但是卻在金融危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除了高盛之外,原來的雷曼兄弟公司、貝爾斯登公司、美林證券等都有同樣的問題。金融改革如果不糾正這個問題就不能避免將來危機的重演。
美國證交會是在4月16日以涉嫌金融欺詐的罪名正式向高盛集團提出起訴。
證交會說,高盛在向投資者出售跟某些次級房貸掛鉤的抵押債務憑證時,沒有向投資者說明,做空這些抵押債務憑證的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參與了產品的設計,結果給客戶造成了約10億美元的損失。
**麥覺理集團獲利高達10億元
隨著市場條件的不斷改善、採用多種投資組合以及全球化戰略,麥覺理集團全年利潤增加21%,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銀行。
總部位於悉尼的麥覺理銀行表示,其截止3月31日的過去12月間的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71億元增至10.5億元。該公司宣布每股的稅前紅利為100分,每股的全年分紅總額達186分。
麥覺理首席執行官摩爾(Nicholas Moore)表示,該公司的良好業績得益於市場條件的不斷改善、多元化投資組合以及全球化戰略。金融危機發生後,其競爭對手舉步維艱,資產價格下跌,麥考理藉機購入,進入其市場薄弱的領域拓展市場。摩爾說:「我們通過增長現有業務、以及在北美和歐洲等地進行戰略併購,強化了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和產品的供應。
麥覺理在金融危機中保持了良好的金融態勢,其總資本保持在118億澳元,比金融監管機構規定的資本儲備額高出40億澳元。墨爾估計2011財政年度該公司各部門的營運業績將得到全面改善。但另一方面,市場各種不穩定因素的存在,也增大了對未來業績預測的難度。該集團補充說,2011年該公司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為維持公司資本保值而增加的成本。監管機構的控制有可能更嚴,也將是成本增加的另一因素。
該集團股票的每股收益率增長了3%,達到3.20元。員工薪金共計31億澳元,薪酬與集團盈利比率為到43%。截至今年3月31日,該公司的員工總數從6個月前的1.27萬人增至1.46萬。半數以上員工在境外辦公室。除了房地產貸款業務虧損1.52億元外,麥覺理各分公司均盈利。
**失業保險
最近常常接到諮詢「失業保險」的電話,許多人很關心是否有一種保險可以在失業的時候提供保障,例如在公司裁員的時候,失去了工作,是否有這樣一種保險能長期的提供收入來維持正常的生活開銷。其實,在保險市場內是沒有任何保險公司能夠長期的提供這種所謂的「失業保險」。有的保險公司在收入保障(INCOME PROTECTION)內包含了這種「失業保障」,而設置索賠條件也比較苛刻。一般是在受保人「不自願的失業」滿足一定的時間段(例如2個月)後,並且表現出積極的找工作的態度(一般需要在職業中介處登記),保險公司會按月提供貸款的最低還款額度包括房屋貸款,個人信用卡和商業貸款。值得注意的是,您的貸款銀行必須是這家保險公司的特約銀行,並且這種保障往往只提供3個月。也就是說,如果您買了A保險公司的收入保險,A公司的特約銀行是B。而您自己的房屋貸款是從C銀行貸的,那麼您就不能享受這種「失業保障」。
很多人弄清楚了「失業保險」以後,覺得很失望,認為那就沒有必要買收入保障了(Income Protection)。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收入保障是在我們想去工作而由於身體的原因,例如生病或者是受傷而不能工作的時候,為我們提供正常收入的75%來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開銷直到受保人可以重返工作崗位。如果受保人由於任何原因的生病和受傷永遠無法返回工作崗位,那麼收入保險能提供收入到受保人達到65歲。相比較而言,很多人關注的「失業保險」能提供的保障就微不足道了。所以,「失業保險」只是作為收入保障的一個附加的功能提供給受保人的。道理很簡單,一個身體健康,四肢健全的人,如果不幸被公司裁掉的話,他一定可以找到另外一份工作來維持生活。但是試想,如果他有這個意願找工作,但卻由於生病和受傷而不得不放棄的時候,收入保障將是一個最有效和經濟的方法來保障生活質量不受大的打擊。
PRFS保險公司供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