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每週報摘:中國出口激增和物業稅改革

 2010-06-12 22: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金融時報》駐北京記者戴爾分析中國將改革房地產稅制度的計畫,稱國務院上週公布的40個字的通知標誌著驚天動地的政策轉變,可以解讀為中國政府在接下來幾個月裡可能會推出某種形式的房地產稅。

作者說,這一政策轉變的重要性遠超過控制房價泡沫,因為它可以為北京多年來談論不休但始終未能付諸行動的一些重大社會改革鋪路。

文章說,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如果說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規模。新增的地產稅收入可以幫助地方政府為民工提供更多的社會福利,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也可以減少,有助於推動地方財政更透明,促進良治。

但是,作者也指出開徵地產稅面臨強大的阻力,尤其是以非法所得方式獲得房地產的官員更不願意暴露自己的財產。而且,如果這項稅賦執行中出現問題,很可能會讓房地產市場崩潰。

另外,作者指出,北京目前流行「改革疲勞症」和胡溫政權打算平穩度過餘下的任期到2012年安穩退休的揣測,而是否真正開徵地產稅可以測試這種傳聞的真偽。

出口激增出人意料

週五的《泰晤士報》就中國五月份出口貿易超預期地增長發表新聞述評說,中國的出口爬升了,但很可能無法持久。

文章說,出口同比增長50%的背後是中國製造業聚集地區工潮的此起彼伏,部分觀察人士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地位正在改變,但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歐洲債務危機深化,這樣的出口增速將無法保持。

另一方面,文章引述觀察人士說,中國出口貿易的強勁增勢和貿易順差的大幅增加也可能使美國方面推動人民幣升值的政治行動提前到這個月;如果北京在歐洲深陷危機的時刻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做出一個小小的鬆動,就可產生極大影響,而且使中國得以聲稱自己「為全球經濟的重新平衡做出了有建設性的貢獻」。

有分析員認為一個月的貿易強勁增長不足以令北京改變匯率政策,還有人認為出口驟增的原因之一是製造商為了趕在人民幣和美元脫鉤之前儘可能多地出貨付運,脫鉤後估計人民幣可能升值20%。

《國際先驅論壇報》週五(6月11日)就中國五月份貿易數據發表的新聞引述觀察員說,中國的出口強勢表明國際貿易並未因歐洲債務危機而陷入低迷,而且中國的出口增勢估計能夠持續。文章說,這些數據還強化了一個願景,即中國經濟正在穩步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金融時報》週五以很大篇幅報導了中國強勁的貿易數據在美國引起的反應。一篇由該報在華盛頓和在北京記者聯合採寫的報導說,中國出口激增和美國因此倍增的憤怒將轉化成更大的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同一版另一篇文章側重分析了中國人民幣匯率政策不鬆動導致美國財長蓋特納在華盛頓的國會山接受議員質詢時表示,對北京方面固執己見的態度他也倍感困惑,只能希望北京理解一點,即美國國會廣泛支持在人民幣問題上對中國採取行動。鷹派代表,參議員舒默準備兩週後提交國會的議案建議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社會主義工人

betway体育手机网 一期《經濟學家》雜誌分析了中國勞工市場近來工潮不斷,是否標誌著它位於一個轉折點。

文章說,有些密切跟蹤中國經濟的專家認為中國的「豐富、年輕、廉價」的勞動大軍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外資企業此起彼伏的工潮意味著剩餘勞動力時代結束了,而三年前中國人口專家蔡昉就預言,13億人口的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中國的勞動力供應還在繼續增加,但勞動力平均年齡也在增長,而現在中國沿海的製造業勞動大軍幾乎都是年輕的農民工。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已經到了由於缺乏剩餘勞動力,不漲工資經濟活動就會停滯的程度。

不過,文章接著指出,近期不少罷工以資方同意大幅加薪結束,可能只是因為過去兩年工人工資一直處於凍結狀況。另外,中國的城市化速度仍然相對緩慢,農村人口仍然佔40%,再過十年才能降到25%。而且,在勞動力市場達到臨界點之前,工資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上漲,比如農村生活條件提高,需要更高的工資才能吸引農民進工廠打工。

《衛報》本週報導說,中國有毒工業正在向鄉村地區轉移,引起廣泛的污染問題,報導的標題是:中國「癌症村」的居民為中國「骯髒的革命」付出代價。

癌症在90年代成為中國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衛報》在中國的記者去雲南省靠近一個工業園區興隆村做了報導。那里許多村民由於工業污染而身患癌症。

報導說,污染嚴重的工廠進入偏遠的、法規不健全的農村地區,造成當地河流污染,讓許多村民身患癌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