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和生態污染已演變成了世界性難題。近日,經過中美學者共同研究,發現了一種「吃」油細菌,有望推進墨西哥灣油污治理進程。
這一發現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近日正式對外發布。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出版的學術刊物《生物技術前沿》上。
據論文的第一作者、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聶麥茜教授介紹,這一被命名為NY3的細菌是從陝北石油污染環境中分離篩選出來的。通過她與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Xihou Yin博士和南京農業大學瀋其榮教授等一年多的合作研究,發現了該菌株能以C5—C16烷為碳源生長,可快速降解石油烴和多環芳烴,在特殊條件下能產表面活性劑。
聶麥茜介紹說,他們的論文主要涉及4類科研實驗事實:其一,反覆的實驗結果表明,NY3能夠在石油烴上生長;其二,反覆的研究結果表明,NY3在水體中能夠快速降解石油烴和實驗研究中涉及的5種多環芳烴(蒽、菲、芘、熒蒽和芴);其三,反覆的研究表明,菌株NY3能夠產表面活性劑,所產的表面活性劑對石油烴的分解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四,NY3所產表面活性劑為鼠李糖脂類物質。鼠李糖脂是一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對微生物、植物、動物和人類均不會構成危害,但可以促進類似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中釋放出來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的生物降解,PAHs類化合物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界可以致癌或誘發基因突變。
目前,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正為上述美中合作研究成果申請專利。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發現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