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朝佛寺宮殿化最典型的永寧寺(圖)

 2010-07-24 17: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河南洛陽的北魏永寧寺九層木塔復原圖

北朝佛寺宮殿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公元500年左右建的洛陽景明寺和公元516年建的永寧寺。景明寺有七層塔,永寧寺有九層木塔,是北魏皇家在洛陽所建最大的寺院。史載永寧寺平面矩形,四面開門,南門三層,高20丈,形制似魏宮端門,東西門形式與南門極近,但高只二層。寺內中間有方14丈的臺基,上建九層木塔。塔面闊九間,各開三門六窗,門皆朱漆金釘,塔各層四角懸鈴,是此期間北魏所建最高大豪華的木塔。塔北建有大佛殿,形式似魏宮正殿太極殿,殿內供奉高一丈八尺的金佛。此外,寺中還建有僧房樓觀一千餘間。從該寺設南門似魏宮端門、建佛殿如太極殿看,它是典型的宮殿化寺廟。

公元1979年發掘此寺遺址時得知,圍牆東西各長260米,南北各長306米,厚3.3米,為夯土牆;南門基址東西寬44米,南北長19米,是面闊七間的門樓;塔在寺中部稍偏南處,下有方38.2米、高2.2米的夯土臺基,四周加石欄杆;臺基中心為塔,從柱礎仍可辨別出它的底層面闊九間,內部逐間立柱,為滿堂柱網,最中心一間每柱由四個柱礎聚合而成;塔外檐檻牆為紅色,中心方五間部分用土坯砌筑成實體塔心,東、南、西三面各開五個佛龕,北面素平,是裝樓梯之處;從柱網佈置和塔心土坯砌體看,此塔雖屬木構架,卻要藉助土坯砌塔心來保持穩定,表現出木構架尚不成熟的特點。

佛寺中國化也和信徒為積功德大量舍宅為寺有關。這種寺受原有住宅布局的限制,大多不能很規範。有的第宅小,無地建塔,只能以前廳為佛殿,後堂為講堂;有些有宅園的住宅,舍為寺後,寺中也出現了園林,這就大大促進了寺廟中國化的進程。很多舍出之寺在都城或大城市中,也為佛教在都城及大城市中日漸廣佈創造了條件。

南朝佛寺宮殿化的典型例子,是公元471年宋明帝所建的湘宮寺和公元507年梁武帝所建的光宅寺,兩寺都是以他們為帝以前的舊宅改建的。

来源:蘇州古建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