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抗戰時自己人為何要打自己人呢

 2010-08-03 15: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關於碎琉璃一書中,自己人為何要打自己人呢

發問者:  陌生人

故事背景七七蘆溝橋事件
其中三九部隊和四四部隊互相"人栽"
(雖然後來有放了李興)
可是明明都是中國
為何不團結一起對抗日本人
卻會互相殘殺呢
(碎琉璃 王鼎鈞)

回答者:  昱廷-小雷

一、抗日大團結

一九三一年,日本對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日軍武力開始進逼中國東北三省,加以」一二八上海淞滬戰役」等種種侵略,使中國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掀起抗日熱潮;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更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被拒,而大舉進攻、發動侵略中國的蘆溝橋事變,企圖以武力吞併全中國;次日,共產黨首要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葉劍英等人藉機聯名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呈國民黨的蔣介石蔣委員長,表示願在其領導之下,為國效命,並提出呼籲:「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另外也致電其二十九路軍將士,聲明」枕戈待發,視為後盾。」蔣介石為團結禦侮,向共產黨招撫,勸其結束分裂與叛亂,一致抵抗日寇之侵略;十五日,共產黨也藉此向全國發出《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宣言中,中國共產黨以「實現三民主義、取消蘇維埃政府、取消紅軍、願受國民政府管轄」等口號宣示與國民黨政府的合作誠意,號召各黨派階層一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將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隸屬於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結合國共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當時,日本對中國採取速戰速決,以其武器人員的優勢,全力由華北進攻;中國則以空間換取時間,長期消耗戰,並將戰場轉移至較適於對日作戰的上海;而後的八一三松滬會戰,日軍向上海發動進攻,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日軍進攻上海,苦戰三個月使日方損失慘重,故為『膺懲支那』,進佔南京城後,展開南京大屠殺。

之後,在中共中央召開的洛川會議上,通過了《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確定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執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擔負開闢敵後戰場、配合正面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基本任務;而後,軍事委員會收編江南各地的共產黨軍隊,成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人數約一萬餘,共轄四支隊,規定在皖南地區游擊作戰。

最後,蔣介石發表國民黨與共產黨兩黨合作成立的宣言,也等於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因此,七七蘆溝橋事件,可說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八年的對日抗戰。

軍事上的團結抗日,也使得各界各階層起而建立抗日的統一戰線,當全國統一意志、集中力量的救亡行動熱烈展開之際,戲劇界延續著一九三六年的」國防戲劇」所帶動的愛國戲劇熱潮,也因抗戰而由軍中擴及深入群眾,戲劇工作者在團結抗日的認知下也聯合起來,陸續有如: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等起領導作用的團結組織。

在戲劇界,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中共中央發表國共合作宣言後,上海劇作者協會召開全體會議,會中由夏衍提出並通過:為適應團結抗日情勢的需要,將上海劇作者協會擴大為全國性的組織,成立」中國劇作者協會」;由於伶、馬彥祥組織戰時移動演劇隊;並集合十七位劇作家集體創作《保衛蘆溝橋》乙劇,全劇分為《暴風雨的前夕》、《蘆溝橋是我們的墳墓》、《全民的抗戰》三個獨幕劇,以」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的名義,於上海蓬萊大戲院演出,在戲劇舞台上宣傳抗日,直至」八一三淞滬戰役」後停演。其間上海的各大劇團也都爭相演出《保衛蘆溝橋》,造成一股抗戰救國的熱潮,揭開抗戰戲劇的序幕。

「八一三淞滬戰役」後,中國劇作者協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組織抗日救亡宣傳隊事宜,而由中國劇作者協會及上海戲劇聯誼社發起組織」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集合上海地區各大小劇團組成十三個救亡演劇隊、孩子劇團、新安旅行團等,分赴各地城鄉、抗戰前線作抗日宣傳演出 。

(二)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

一九三七年十月以後,政治、軍事重心如: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共代表團及八路軍辦事處都遷到武漢。至十二月間,上海、南京相繼失守,各地抗日組織都齊集武漢,由上海出發的救亡演劇隊也陸續到達武漢,造成演劇團體、人員的集中和戲劇活動的蓬勃。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基於國共合作協議、以中國共產黨首席代表身份加入國民政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擔任軍事委員委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在武漢授意中共長江局及陽翰笙、田漢、洪深等戲劇家,醞釀建立一個戲劇的統一戰線組織,乃邀集抗敵劇團、救亡演劇二隊、中國旅行劇團等十多個團體,參加為華北義勇軍籌款的聯合公演,演出由田漢編劇、洪深導演的《最後的勝利》,造成武漢三鎮的轟動,也促成戲劇界抗日統一戰線的組成 。

之後,更由中國國民黨主辦的中國文藝社邀集各劇團,發起成立」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於十二月三十一日在漢口的成立大會上,推舉張道藩、方治、洪深、朱雙雲、田漢等二十五人為常務理事,通過田漢起草的《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成立宣言》,並定每年十月十日為戲劇節,屆時舉行演出活動。

宣言中嚴正的宣示著「為抗戰、抗敵而團結」、「中國戲劇藝術因和抗敵任務結合及抗戰的要求必開拓新境地、獲得新生命」、「要把戲劇藝術做為國際宣傳的工具、獲得全世界的同情和援助而使敵人孤立」,該會成立後,成為推動抗戰戲劇最大的團結組織,隨後陸續在重慶、桂林、昆明及延安等地成立抗敵劇協的地方分會,負責推動各地的抗戰戲劇;也帶動民間各界力量的團結壯大。

(三)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七日成立於武漢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 ,是繼戲劇界抗敵協會之後最早出現的全國規模的文藝界抗日統一戰線組織,發起人包括文學界各方面的代表九十七人。會議選出郭沫若、茅盾、馮乃超、夏衍、胡風、田漢、丁玲、吳組緗,許地山、老舍、巴金、鄭振鐸、朱自清、郁達夫、朱光潛、張道藩、姚蓬子、陳西瀅、王平陵等四十五人為理事,周恩來、孫科、陳立夫等為名譽理事,並在成立旨趣中號召中國文藝界「要用自己的筆來發動民眾、捍衛祖國、粉碎敵寇、爭取勝利」,團結全國文藝界,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新舊,全都在抗日的大旗之下團結起來,為抗日工作而奮鬥。」文協」的成員都是當時藝文界重要的代表人士,不分國民黨、共產黨,宣示文藝界對日抗戰的同仇敵愾、團結一致;在」文協」之後,音樂界、電影界、美術界等全國性抗敵協會也都先後成立,戲劇界的活動在抗戰初期尤其活躍。在」文協」的帶動下,藝文界的抗戰宣傳活動一時風起雲湧。

藝文界、戲劇界的抗日團結組織帶來的影響力,促使國民政府在國共合作的協議基礎下,成立統一組織,如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就是中央主管宣傳重要的一個組織。

(四)軍中劇宣系統

國民政府軍隊中的劇宣系統,也是抗戰時期民間戲劇組織外重要的一環,包括了國防部系統及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系統 。

一九三七年底,國防部曾令師級以上各部隊政治部,設立」政工大隊」及」演劇宣傳隊」;一九三八年」文協」成立之時,根據國共合作抗日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政治部,由國民黨的陳誠任部長,共產黨的周恩來任副部長。政治部下設三廳,第一、二廳為原軍委會政訓處改編,主管總務、動員工作,第三廳則專司宣傳,下分藝術、電影、國際宣傳等處,由郭沫若任廳長,其第六處主管文藝、戲劇宣傳,田漢任處長。在周恩來領導下,」第三廳」將各地流亡到武漢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團體組織起來,展開抗日文藝活動,巡迴戰地、街頭宣傳演出,舉辦各種講演會和戰地文化供應等,尤其是抗敵演劇隊的組成及其活動,形成抗戰初期蓬勃的文藝活動高潮。

二、抗日陣營的分裂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西移重慶,抗日作戰由退守階段轉為相持階段。繼以汪精衛等人投敵倒戈、妄行曲線救國,日軍在停止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同時,一面加強經濟封鎖,一面採取」以華制華」的政策;共產黨藉長沙焦土政策後的賑濟籠絡人心、在國民政府內活動日劇、將國民政府的防共宣傳為反共反人民,都為國共關係和政府人民間埋下不利因素,加以汪精衛又在南京建立偽政權、共軍藉口國民政府解散新四軍的皖南事件等,國共對立的明爭暗鬥使的抗日陣營形成分裂,為抗日而組成的抗敵演劇隊也受影響。

(一)汪偽政權

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對國民政府轉而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政策。一九三八年十一、二月間,近衛內閣連續發表聲明,改變過去「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的政策,提出「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的」近衛三原則」,引誘國民黨政府降日反共,並推行「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策略﹔積極扶持傀儡政權,發展偽軍﹔加緊掠奪佔領區內的人力、物力、財力。

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汪兆銘)主張與日本議和,公開投降日本,在一九四○年三月,以國民政府」還都」之名,成立南京傀儡政權(汪偽政權),因此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免去一切職務;國民政府在戰爭失利和共產黨日益壯大的威脅中,及日本誘降和英美對日妥協政策的影響下,也從戰爭初期較為積極抗日轉變為消極抗日,陸續通過「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及秘密頒發「共黨問題處置辦法」,並確定以軍事反共為主的方針,隨即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加上成立汪偽政權的汪精衛,出自國民黨而與日本親善,使國民政府被扣上堅持積極反共消極抗戰的帽子,國共關係生變。

抗日戰爭的相持、國共關係的改變,使原本因抗日團結、為抗日活動的抗敵演劇隊,也產生內部矛盾。演劇隊中的國共成員也為其分屬政治立場暗自鬥爭,共產黨的地下人員藉汪偽政權宣傳國民政府的不滿、不信任,執政的國民政府則積極展開對演劇隊中共黨成員的監控、清查,原本同仇敵愾、一致抗日的戲劇宣傳活動也因此改變,成為彼此鬥爭的工具之一。

(二)皖南事變

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新四軍」企圖控制京滬杭三角地區,乘國軍調換防之際,集中兵力圍攻,共產黨藉口此次所謂的皖南事件發動暴動,引發嚴重的國共內戰危機。國民黨政府只有再次對共產黨採取壓制行動,開始限制與取締共黨各種假借抗日的活動,政府當局雖然以軍事強權壓制共黨的行動,卻無法箝制其思想,反而引起反彈、助長其反抗與擴張,共產黨在槍桿子上失敗了,自然利用筆桿來作戰。

政治的情勢也影響戲劇的發展,國民政府對於抗戰初期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共產黨地下組織所鼓動的文藝活動,不得不採取限制和鎮壓,部分共產黨的文藝團體被改組或解散,一部分文藝工作者(包括少部分演劇隊)陸續移轉到延安等地,留在國民黨統治區內的大批左傾作家,則在共產黨的安排下分散在重慶、桂林、昆明等少數幾個較大的城市,繼續共產黨地下活動,當然也包括在抗敵演劇隊中活動。

周恩來曾指示在抗敵演劇隊中的共黨地下組織,要:「保存團體,相機工作;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學會交朋友,廣泛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也使共黨份子有組織的繼續在國民黨的軍隊裡活動,在劇宣隊裡擴張滲透。

来源:奇摩知識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