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溫影帝又高調提及政改,而且人家把話說得也是擲地有聲,把政改提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不出所料,隨著驪山烽火再舉,溫影帝和他的政改又一次成為外網關注的焦點。然而詭異的是,內網卻波瀾不驚,一派和諧風光,真可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死水。
溫總這次令廣大政改粉絲們再次振奮的重要講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外網上議論紛紛,期待者有之,看衰者亦有之。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想政改在中國近代史上也不是第一次了,與其侷限於當前的紛繁複雜,不如回顧歷史,溫故知新,也不負溫總這番擲地有聲的講話了。經驗告訴我們,能夠走在股市曲線前面的人,往往是看到股市曲線後面的人。只要人性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變化,那麼過去曾有的,日後必然再有。因為無論是股市還是官場,芸芸眾生的所作所為,這一切說到底都是人性的證明。
許多網友把當今紅朝說成是後清。確實,從各方面來看,當前的中國社會與晚清最相似。所以我們不妨以史為鑒,從晚清的政改走向及其所涉及到的各方博弈來看當今紅朝,或許可令耳目為之一新。
政改,在前清被稱為變法、新政。清末新政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光緒皇帝及「帝黨」楊銳、譚嗣同等軍機四卿發起的維新運動,幕後推手是康有為;第二階段是慈禧太后主導的庚子新政,由「後黨」榮祿、慶親王等人操盤。
眾所周知,維新運動由於觸及了慈禧為首的滿清頑固派的既得利益,被他們批評是「保中國不保大清」。在頑固派發動的戊戌政變中,百日維新宣告失敗,包括軍機四卿在內的「六君子」喋血京城街頭。反觀中共紅朝,同樣在以「垂簾聽政」的鄧小平為首的頑固派發動的89年政變中,趙紫陽、鮑同等人推行的政改也以失敗告終,眾多的學生和市民同樣慘遭共軍屠戮,喋血北京街頭。
雖說往事並不如煙,然而歷史畢竟已經走過了那個階段,當今紅朝再也沒有一個趙紫陽那樣的總書記,正如大清朝在光緒之後再也沒有光緒那樣的皇帝一樣,這也是明擺著的。今天紅朝再提政改,那也就相當於慈禧的庚子新政,而非光緒的戊戌新政了。
庚子新政,顧名思義,是在庚子那年啟動的,也就是說在「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入京之後啟動的,與庚子賠款是同一年。很顯然,並不是慈禧等滿清頑固派發了善心,而是他們在艱難局勢下的迫不得已之舉。事實表明,所謂的庚子新政及其所產生的皇族內閣都是換湯不換藥,是為加強滿清權貴的領導,忽悠中國人民,企圖延長滿清腐朽統治的政治伎倆。
從歷史上看,庚子新政的有力推動者是當時被視為改革派的袁世凱、張之洞等人。正因為袁、張二人的改革派聲譽,因此譚嗣同和唐才常才會對袁世凱和張之洞抱有很大的期待,也因此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譚嗣同等軍機四卿是政治型知識份子,而袁世凱和張之洞則是知識型官僚。區別在於前者本質上是知識份子,而後者本質上是官僚;前者以政治理想和抱負為重,後者以切身利益和權力為重。看不清二者的本質區別是譚嗣同與唐才常的事業和人生悲劇的最大原因。要知道袁世凱和張之洞都是百煉成精的官場老油子,他們要是不擅長見風使舵,絕不可能在早已腐敗黑暗透了的晚清官場身居高位,手握大權的。
歷史已經證明,把社會政治轉型的希望寄託在統治集團內部某些改革派大員的身上是嚴重的戰略性錯誤。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在腐朽的統治集團內部官做得越大,既得利益也就越大,換跑道的風險收益率也就越低。所以與總督張之洞相比,旅長黎元洪支持革命的可能性更大。而與旅長的黎元洪相比,那些班排長投身革命的積極性更高。
中國人歷來有喜歡走上層路線的情結。可能是因為在「一句頂一萬句」的封建專制社會,走上層路線被認為比較省力,所以歷來被康有為他們視為終南捷徑。然而在存中劍看來,要想從本質上推動社會轉型,走上層路線實在是大愚若智、大拙若巧之舉。關鍵在於舊的勢力,那些既得利益集團是絕不會甘心的,他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阻撓、干擾和破壞一切觸動他們既得利益的變革。慈禧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腐朽勢力、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表,鄧小平也是。那些以為憑皇帝或者總書記的一道詔令就可以一句頂一萬句的人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書生之見。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既得利益集團維護舊體制的頑固立場和他們從中所表現出來的狡詐和殘忍,無論整個舊體制已經腐敗發臭到了何等地步。
或許有人會說,溫家寶沒有因為那些極力主張政改的言論而受到整肅,這說明共產黨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對此存中劍不敢苟同。溫家寶這些年確實極力呼籲政改,而且調門越來越高,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現實中溫家寶卻並沒有極力推動政改。只見嘴皮子上的功夫,那和郭德綱又有什麼兩樣?這也是他「影帝」綽號的由來。
那麼為何溫家寶如此高調呼籲政改,除了中共幾個「筆桿子」跳出來從理論上對普世價值做一番壓制之外,溫家寶在黨內沒有受到任何實質上的處分,也沒有被逼寫檢討自我批評,與普世價值劃清界線呢?存中劍告訴大家,這就叫做權術,這就是胡錦濤「維穩」的需要。
這些年毛左的聲勢扶搖直上,薄熙來又是出了名的心黑手狠,已經對胡錦濤構成了嚴重挑戰。然而身為黨的總書記,胡錦濤又不能直接出面與毛左原教旨主義派開仗,所以就需要溫總出來大談普世價值、政治改革,堅決反對毛左的停滯和倒退主張。目的是為了借力消力,讓左右兩派勢力互相對沖,他胡錦濤就可以穩坐釣魚臺,坐收漁翁之利了。
對黨內左派來說,薄熙來是最優選擇,溫家寶是絕不能接受的;對黨內右派來說,溫家寶是最優選擇,薄熙來才是最不能接受的。於是居中和稀泥的胡錦濤就成了左右兩派共同的次優選擇,也就成為共產黨的最優選擇了。正因為黨內左右兩派的政治主張越來越「激進」,所以相形之下,胡錦濤平庸無所作為反而成為了最大的優點,胡錦濤本人也就成了老成持國,無為而治的典範了。這就是博弈論在官場上的運用範例。
從中共黨內派系來說,太子黨、上海幫、毛左和軍方都反對溫家寶,都要求他下臺,如果胡錦濤是要對溫家寶動真格的話,把他打下去很容易。可是這些年來為何胡錦濤光打雷不下雨,除了讓手下幾個「筆桿子」出來旁敲側擊批評一下溫的政改言論之外,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動作呢?因為溫家寶是他胡錦濤前面的擋箭牌,沒有這塊擋箭牌,其他派系的箭矢直接就射到胡錦濤那裡去了,所以他不能讓溫家寶倒。如此說來,官場老將溫家寶這幾年敢於公開力挺普世價值,呼籲政改,而且調門越來越高,也是因為背後有胡錦濤暗中罩著。由此來看,當今中國的政治舞台上演的很可能就是胡溫二人轉。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胡溫都是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只不過共產黨是黑白顛倒的,所以溫家寶在外面是白臉,在黨內就是全黨上下共厭之,共討之的黑臉了。(待續)
2010年9月13日
點擊論壇原貼
- 關鍵字搜索:
- 【存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