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教育:中國經濟上行的硬傷

 2010-10-26 11: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樂觀者和悲觀者都喜歡把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與今天的中國進行比較。樂觀者表示,這一對比為中國提供了一條通向現代高科技經濟未來的坦途。而悲觀者則提到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資產泡沫、以及隨後的崩盤和再往後的「失去的十年」。

近日,MF Global的尼古拉斯•史密斯(Nicholas Smith)發表的一份報告站在了悲觀者這邊。報告題目具有煽動性,叫作《咆哮的血汗工廠》。他告誡我們,上世紀60年代日本的狀況遠遠好於現在的中國,主要原因在於一點:教育

中國大學每年培養出數百萬大學畢業生,這一數字令西方世界的政策制定者觸目驚心,但史密斯並不關注數量,而是關注這些畢業生的素質。以工程師為例:

中國教育系統培養出的接受過合格培訓的工程師數量太少。麥肯錫(McKinsey)在2005年的一份報告中,對中國即將出現的人才短缺進行了調查。該公司採訪了在低工資國家負責招聘的83名人力資源專家,而後得出結論:只有10%的大學畢業生應聘者夠格在跨國公司工作。難怪在華外企會抱怨人才短缺。

對於那些找到工作的畢業生而言,還有另外一個問題。

新近畢業的大學生,薪資水平甚至不及技能不高的農民工,此外還有100多萬畢業生仍未找到工作。這表明,教育系統令人遺憾地辜負了為教育子女辛苦攢錢的家長的期望,也辜負了整個中國經濟的期望。

史密斯表示,憑藉可追溯到19世紀末的教育改革,日本為本國高科技行業奠定了基礎——那些改革幫助提高了入學率和識字率。相比之下,中國今天仍受到文革遺留問題的影響。

這些影響不僅僅體現在行業高級管理人才缺乏,還體現在大學的領導與輔導質量方面。中國政府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在中國六所頂尖大學的6000名科學家中,有三分之一承認有過剽竊或直接偽造研究數據行為。

正如江學勤在《中國式崛起之路》(China Power)中寫到的那樣:

只要共產黨還把控大學,它們就會繼續淪為政治官僚機構。在那裡,教授們更關心的是為某些官僚的議程服務,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欺詐「不是什麼問題」。

那麼這一切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史密斯表示,從本質上來說,中國不會走上日本的道路,它也不可能一直維持出口驅動型的經濟。薪資肯定會上漲,增長也肯定會放緩。他報告的摘要展示出一幅令人沮喪的畫面:

(中國的)增長是以犧牲薪資為代價的,不滿情緒在一些有失妥當的騷亂中逐漸浮出水面,這些騷亂令日本企業對投資感到擔心。由於人民幣盯住美元,中國的貨幣政策就與美國的貨幣政策緊緊拴在一起,這已然導致令人不安的資產泡沫,讓人不由得想起當時日本是如何被挫敗的。

未來兩三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可能會放緩,這會打擊中國民眾的預期,同時對國內穩定及中國與鄰國的關係構成嚴重風險。在中國投資將不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譯者/梁艷裳

来源:英國《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