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流行種菜自給,只是種菜者並非農民,而是富豪與有社會地位的人,比如別墅的主人等。重慶、長沙、瀋陽、武漢、珠海……,中國各地的房地產商都竟相打出「買房贈菜地」的廣告。這些廣告並非房地產商突發奇招,而是他們從最近兩年「蔬菜自供基地」遍地開花這一社會現象中獲得的「靈感」。
這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蔬菜自供基地」由何方神聖開墾?答曰:各地一些有經濟實力的機構,如省級政府部門、大型國企、金融機構,以及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等。它們花費大量金錢在城郊租上大小不等的土地,形成自供食品基地。
如果以為這些機構是為了讓自家公務員或職工週末到郊區種菜,活動活動筋骨,那真是天大的誤解。人民網上那篇「部分機關國企憂食品安全,組建蔬菜自供基地」 說得很明白,這是「在有毒食品氾濫的今天,中國人以用腳投票的方式,表達對食品安全的深度憂慮。」說白了,就是政府機構與國有企業等花費公帑為自家構筑餐桌安全,讓自己所屬的這個小團體不受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
近年來中國人一直在打一場辛苦且難見效力的「餐桌保衛戰」。中國有毒食品繁多:從食品原料到烹製油與食器,無一安全。但地溝油、毒筷子、毒餐盒等還屬於可清理範圍,最讓人一籌莫展的是以下三個毒源:一、生產者在產品生長過程中採用所謂「高科技手段」,比如在常規種植業大量施用農藥和化肥;在常規畜禽養殖過程中普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常規淡水或近海養殖的水產品又被各種水污染所侵蝕。我在國內時就已經聽說,從事種植與養殖業的農戶將自家食用與市場販賣之物區別種養,以免中毒。二、來自於加工過程中,為節約成本,企業大量使用各種食品添加劑與化學物品。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之類以提高蛋白質含量只是被曝光的一例;三、緣於中國嚴重的環境污染。據國家環保局估算,目前受鎘、砷、鉻、鉛等污染的耕地面積達2000萬公頃,約佔總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這些糧食都被用於消費,少部分甚至用於出口。
這種有毒食品氾濫成災的景象,完全是生產者罔顧廠商責任倫理、政府放棄監管責任、市場缺乏信用的情況下的產物,其中特別應該指責的是政府高度腐敗。由於各監管部門利用監管的權力竟相尋租,最後將食品安全監管變成部門間的利益分配和爭奪,終於陷入「幾個部門管不了一頭豬,十幾個部門管不了一桌菜」的無能境地。面對有毒食品氾濫的情況,無能監管的國家質檢局只好依靠謊言矇騙世人,宣稱「中國的食品合格率高達90%以上」。
話說政府機構花重金開墾蔬菜自供基地,其創意還是來源於「國務院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基地」。2008年震驚世界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發生之後,有人從中國國內某公司網站上找到一條消息:2005年4月,國務院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中心正式成立。據中心主任祝詠蘭同年8月18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的「中央國家機關特供產品授牌儀式」上透露,中心不但為國家94個部委的退休老幹部 (臻選、評估、並生產)或(授權生產)特供指定專用產品,也「依托國務院後勤基地、中央警衛局農場、武警邊防後勤基地和遍佈全國13個省市、直轄市、自治區的生產基地」,為國家機關的官員特供有機食品。
此消息在國外網站上廣泛流傳後,人們才恍然大悟:敢情中央領導家食用的蔬菜與百姓家不是同一個來源?難怪他們不用擔心食品安全,難怪會他們的心思沒用在監管上面。由於這條消息太有損黨與政府的「光輝形象」,讓所餘不多的政府公信力進一步流失,很快,登載這條消息的公司網站將此消息刪除,中國政府也出來「闢謠」。2008年9月25日,國務院有關負責人接受中國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說,國務院機關老幹部活動中心沒有所謂的「國務院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中心」,網上相關信息純屬謠傳。
但從省地級政府機構、大型國企與金融機構等爭相彷效建立「蔬菜自供基地」來看,闢謠的效果並不太好,人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紛紛量本單位之物力,先管好自家餐桌安全再說。
政府是納稅人用稅金供養的機構,對內的政治責任首先就是為國民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職能,構建安全可靠的生存環境是其中最起碼的責任。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目前涉及到政府、市場、生產者三方面,冰凍三尺,確實非一日之寒,但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是健全監管機制,強化責任追究,重構市場與企業的關係,而不是憑藉經濟實力去租地種植蔬菜與養殖家禽,保障官員群體的食品安全。考慮到政府機構、國企的資金來源於納稅人,它們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安全的食物,已經不僅是一種責任逃避,更是一種深入骨骨髓的政治癌變。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政治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