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需用「同理心」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到「被瞭解」,孩子有接納感之後,師長再給建議,引導孩子思考問題的正反面,「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處理問題?」
2.清楚告訴孩子「不能做某種行為」,以及「為什麼不能做」的原因;如孩子沒有再犯,應該明確地予以稱讚。
3.除了教孩子「哪些事不能做」,也要引導孩子「哪些良好的行為可以多做」,當孩子行為良好,應該給予讚賞。
4.利用看電影、讀故事書、演戲,讓孩子討論心得,瞭解不同的行為,會對自己及他人產生哪些正面、負面影響,進而讓孩子理解「可以做、不可以做的理由」,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及行為。
5.當孩子瞭解到事件可能因為他個人的某些行為,造成正面、負面結果之後,可以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給孩子選擇權,如果孩子選對方向,要用稱讚來鼓勵他。
6.注意孩子做過的每件事,在指責之前,可以先給予其它正面行為的稱讚,再以「榮譽心」促使其改正負面行為。
7.具體告訴孩子,他應該糾正哪些錯誤行為,但部分的錯誤,不代表孩子「整個人都不好」,還是有其它優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正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