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貨膨脹豈能怪罪美聯儲?(圖)

很多國人對於美元發行和美國國債沒有一個最基本的瞭解,在宣傳的作用下想當然的以為中國眼下的通貨膨脹源自美國的超發貨幣。實際上美聯儲定量寬鬆是希望向美國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給美國這架經濟機器增添點潤滑油。但是中國政府一直用兩個分別稱為「外貿」和「投資」的管子,頭端伸進美國,末尾放在中國,利用匯率的虹吸作用,將美元源源不斷地吸到中國儲存起來,並同時印刷人民幣投放中國市場去追逐本因大量出口而減少的商品和服務。

美國國債是有額度的,是必須經過美國國會審批的。美聯儲發行再多的美元和美國政府沒有直接的關係,不會改變美國政府的財政預算。美國政府將國債賣給美聯儲也好,賣給中國或日本政府也好,都不會改變美國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也就是說美聯儲購買國債和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對於美國政府來說一樣是發債籌集資金,是借債,而不是增加財政收入。要說好處,那就是大買家進場,會抬高國債價格,降低國債收益率,這樣美國政府可以少支出點債息而已。美國財政部每年所獲得的鑄幣稅大約200-400億美元,還不到所付債息的十分之一。

至於,美國的醫療改革,在法案通過的時候,其資金來源已經確定。那就是醫藥公司,醫院讓利一點,稅收提高一點,醫療系統重組改革節省出來一點。怎麼可能讓美聯儲刷錢買單呢?就是歐巴馬做夢都想,美聯儲也不會理他。

再說,各州的失業救濟金怎麼可能讓美聯儲印錢注資呢?。失業救濟資金來源為僱主繳納的失業基金,現在領的人多了,一些州有空缺,那也只能靠聯邦和地方發債籌集,等經濟好了以後再慢慢償還,比如等就業形勢好了以後提高失業基金繳納比例。

另外,美國政府的針對窮人的醫療,食品補助等方面的福利,本來就在財政預算中劃定的。政府的預算,赤字和國債發行,和美聯儲是否購買3000億,或6000億國債沒有直接的關係。

2009 年3月,美聯儲第一次量化寬鬆,是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已經實行貨幣寬鬆之後,特別是中國的貨幣年增量17%和4萬億刺激計畫之後。美聯儲才宣布將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至多多3000億美國國債。而事實上,美聯儲相當謹慎負責,其所持有的國債只增加860億美元,因此而增發的美元鈔票為248億美元,和3000 億美元的預測相差10倍。

到2010年9月30日,也就是說一年半以後,美聯儲所持有的美國國債也只增加了1290億美元,增發美元現鈔 658億美元。而同期的中國外匯儲備從1.95萬億增加到了2.6萬億,增量近7000億美元之巨,是美聯儲所增發美元的現鈔的10倍。而同期中國M2貨幣供應量竟然增加了18萬億人民幣。

沒有理由相信,美聯儲在這1年半中陸續增發的美元鈔票的貨幣乘數能夠達到10。也就是說,美聯儲所增發的658億美元的基礎貨幣經過乘積放大後,全部流入中國,也形成不了7000億美元的巨量。因此,僅僅從貨幣統計上看,中國人民銀行手裡的美元儲備和中國市場上人民幣的氾濫,怪不到美聯儲頭上。

時寒冰在他的文章中也承認,在中國全面通貨膨脹之時,美國物價穩定。但他把「中國物價快速上漲」和「美國通貨緊縮」「歸罪於美聯儲印鈔機,我簡化了一下,他的理由有二:

一是,美元貨幣增加,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中國進口成本增加,導致輸入性通脹。二是,美元貨幣從中國買走商品,中國央行收走美元作為儲備,印刷同等人民幣投放中國市場,貨物少了,人民幣卻多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這兩條,的確會增加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其實,他還漏掉了重要的一條,是資本順差。外資流入(包括所謂的熱錢),中國央行收走美元作為儲備,印刷同等的人民幣投放中國市場,貨物沒有變化,人民幣增加了。

這無論是兩條和三條,都不能說明中國這波通貨膨脹和美聯儲的兩次量化寬鬆有關。

首先,增發貨幣所形成的通貨膨脹壓力需要傳導時間,會有個滯後期。一般認為至少6個月。美聯儲第一次量化寬鬆是2009年3月份,從時間上看,嫌疑較大,但是在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是下跌的,中國物價依然上漲。最讓人驚嘆的是,國際油價從148美元/桶下跌到48美元/桶的時候,中國油價還是上升的。國際商品價格下跌的事實也正說明瞭美聯儲第一次量化寬鬆所釋放出來的幾百億基礎貨幣對大宗商品價格影響極其有限

第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國通貨膨脹壓力,會有一個比例和數量的因素。如果中國大米100%進口,那麼國際市場大米上漲50%,那麼中國市場上的大米售價就必須相應地上漲50%以上。如果,中國大米的進口量只相當於消費量的1%,那麼即使國際大米上漲100%,那麼對於中國市場大米成本上漲的壓力大約也只有百分之幾的樣子。這就是為什麼在2008年,國際市場大米價格曾經一度上漲了120%,無論中國,美國還是印度的大米都沒有平均上漲120%的原因。

第三,國際進口的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能傳導到中國民生的比例很小,畢竟中國是一個出口遠遠大於進口的國家。受影響大的還是來料加工的出口企業。進口原料上漲,中國的煤水電上漲,人工上漲,必然傳導到出口成本的上漲。這樣,將必然導致美國市場商品價格上漲,也就是引起美國輸入性通脹。你不能說,中國進口的商品漲價了會引起中國輸入性通脹,而美國所進口商品漲價了,卻不會引起美國輸入性通脹吧。當然,這裡也有個比例和數量的關係,也就是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所佔美國消費商品的比例。比如,從中國進口的糯米糕和豆腐乳漲價了50%,但對美國人幾乎沒有影響,除了唐人街的華人外,因為比例很小。以前看過一個統計,美國從中國進口日用品數量大約佔美國日用品消費量的16.7%。更要知道,中國將商品低價輸往美國,並不是今年才開始的,而是一貫的。如果以前一件衣服出口價是10美元,今年是11美元,中國廉價商品怎麼可能會拉底美國物價呢?

第四,美國第二次量化寬鬆才剛剛宣布,中國的通貨膨脹卻已經有好幾個月了。當然,可以說美國第二次量化寬鬆的決策,改變了人們的通脹預期,推高國際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並影響到實體價格。但是,這個影響對世界各國都有影響,而且進口大於出口的美國,要比出口大於進口的中國所受的影響更大。中國有輸入性通脹,美國也會有輸入性通脹。既然,美國還在通貨緊縮,正好說明國際大宗商品對於中國現行的通貨膨脹的影響微乎其微。

事實上,現階段,唯一可被認為美國量化寬鬆出來的貨幣會推高中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貨幣和外匯體制。這種體制人為壓低人民幣對外幣值,使得國際流資喜歡來中國。本來你國際流資(熱錢)來中國也可以啊,中國人拿到美元後去美國市場把大米,小麥,豬肉,土豆買回來啊,反正美元還是像以前一樣值錢(CPI漲幅很小)。可是,中國的外匯體制,卻把這些美元收為儲備,投回國際資本市場,進一步增加國際資本市場上的美元貨幣供給量,客觀上進一步增加了國際流資(熱錢)的數量。而且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印刷相應的人民幣投放中國市場。這樣,中國大地上的貨物沒有增加,貨幣卻增加了,從而進一步加大了通貨膨脹壓力。

由此可見,商品和資本輸入性通脹的根源在於中國操縱匯率。現時,要破除美聯儲寬鬆貨幣給中國帶來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很簡單,停止操作人民幣匯率,讓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回歸到其實際匯率。

也就是人民幣升值。這樣,進口就會增多,出口就會減少,外匯儲備也就相應減少。一方面,降低了外匯儲備貶值的風險。另一方面中國大地上的商品就增多了,相應地人民幣就大大減少了,通貨膨脹減緩了。

也就是人民幣升值。這樣,外資進入中國就會減少,特別是熱錢會減少,中國外出投資就會增多,這樣外匯儲備就相應減少。一方面,降低了外匯儲備貶值的風險。另一方面中國大地上的人民幣就大大減少了,通貨膨脹減緩了。

當人民幣升值到一定程度後,產生貶值預期,哪裡還會有所謂的熱錢進入中國?美聯儲發行再多的美元,和中國通貨膨脹有何關係?明明是自己李子吃多了拉稀,卻怪地球引力太大。

時間將證明,在人民幣匯率上面,至少客觀上,中國將來要感謝美國人(政府和國會)。美國一直盼望美元對中國人來說能變得更便宜些,以便有更多的機會將美國的人民的資源和血汗賣給中國,以回籠美元貨幣。也就是說美國更希望中國人來美國購物,而不是來放貸(購買國債)。當然,不購物,那麼買國債也歡迎,畢竟這也是美元回流的一個方式。

假如,沒有美國人的壓力,中國在2005年就不會啟動匯改,那麼匯率還會在1:8.27高處,吸食外匯鴉片,今天的外匯儲備就不是2.6萬億美元了,或許是6.2萬億,因此而印刷的人民幣將更多。2007年-2008年的通貨膨脹就一定會更高。而且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將更是遙遙無期。

今年,又是在美國人的壓力下,啟動人民幣升值。雖然幾個月內升了3%,但這一波通貨膨脹已經不可避免了,這就是現在大家所見的全面漲價。我個人預測,即使在通貨膨脹的既定方針下,人民幣還會緩慢升值,會上升到1:6左右。所以,手裡捏著美元的讀者,現在趕緊去換成人民幣吧。

上調利率主要是降低貨幣乘數的措施,就是讓貨幣老虎跑得慢點,可以少吃點人。上調準備金率是暫時回籠部分貨幣的措施,央行發行央票對沖也是回收基礎貨幣的措施,也就是把一些貨幣老虎暫時圈養起來,餵點雜肉碎骨頭(央行圈養貨幣老虎是要付利息的),以免它們上街吃人。

真正的釜底抽薪的辦法是:人民幣升值,激發出國購物和投資的熱情,降低外匯儲備,減少外匯佔款,以回收人民幣紙鈔。這樣,中國大地上的商品多了,人民幣少了,通貨膨脹就緩解了。

當然,人民幣升值有利有弊,就看怎麼權衡了。中國改革開放成績顯著,舉世矚目。伴隨著資源和血汗的賤賣,中國的產能獲得了極大的提高。30年前的中國人連一件襯衣都做不好,現在則是中國製造遍佈全球,這是中國整體實力上升的體現。但是,一枚硬幣總有兩面,當你沾沾自喜於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你就不要抱怨外匯儲備放哪都不安全;當你為中國巨量貿易順差而歡呼,你就不要譴責賤賣中國人民的血汗和資源;當你反對人民幣升值,你就沒有資格抱怨通貨膨脹。

貨幣像老虎,是需要吃東西的。壓制房市,就奔股市;股市受限,就炒大蒜生薑。因為這麼多的貨幣,總是要有個去處的。

在中國現行的貨幣和外匯體制內,在拒絕人民幣升值到位的前提下,除了增加生產外,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迅速地為氾濫的貨幣尋找出路。那就是將已有的財富商品化,市場化。也就是瞬間增加社會商品總供給。比如允許農民賣房子,賣宅基地甚至農田旱地。全國農民的房子幾億座,假設10萬元一座,就可以容納幾十萬億的貨幣。

改革開放以來,M2貨幣增加3000%之多。消化這麼巨大的貨幣增量,一方面靠新增社會財富(提高生產),另一方面靠的就是將原本不能買賣的東西上市賣錢。先賣已有的城鎮住房,後賣國有土地,接著教育產業化就是實例。將來醫療還會進一步產業化。(讀者看到這裡,可別將以後的土地私有化,醫療產業化歸罪於我啊,我只是告訴你事實和道理)。

從道理上講,這個時候,增加民生投入,快速建立保障機制在降低通貨膨脹帶給普通老百姓痛苦的同時,卻會加劇通貨膨脹壓力。因為,增加民生投入,必定增加政府開支,造成貨幣更加氾濫。

中國政府劃定的貧困線是100元人民幣一個月,也就是3.3元人民幣一天。可以買什麼呢?1斤大米得2元,半斤蔬菜得1元,油鹽醬醋就沒著落了。所以,漲價對這些人來說,特別痛苦。

我是強烈要求,政府給低收入家庭發放物價補貼的,好讓中國底層老百姓也享受一次通貨膨脹稅。以前,每當通貨膨脹的時候,國家機關和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就給自己的職工發放生活補貼,事實上是進一步增加了貨幣供給,推動物價進一步上漲,又一次掠奪了廣大底層百姓,這點在偏遠落後的小縣城特別明顯。如今,一個江蘇的普通公務員的生活補貼已經到3200元/月了,而南京市區的低保卻只有400元人民幣。顯然,這過程中,沒有領到物價補貼的佔中國人口大多數老百姓所繳納的通貨膨脹稅,經國家之手,部分地流入到了國家機關和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之手。

綜上所述可知,將中國通貨膨脹怪美聯儲是自欺欺人的無恥伎倆。中國內部分配之不公,中國百姓之痛苦更是與美聯儲無關。

註:本文對原文有所刪改,且提醒讀者注意本文針對的是中國眼下正在發生的通貨膨脹,而非否認美聯儲超發貨幣的作用會傳導至中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