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奼紫嫣紅話胭脂

 2010-12-10 13: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胭脂是古代婦女常用的化妝品,歷代典籍中有關胭脂的寫法有很多,如「焉支」、「煙支」、「鮮支」、「燕支」、「燕脂」、「閼氏」等等。

它是一種紅色的顏料,有種說法認為古代胭脂的真正產地是匈奴境內的焉支山,而「閼氏」這個名稱,是對匈奴人對宮廷婦女的一種稱呼,原指貴族正妻,因為這些貴族婦女常用「閼氏」妝飾臉面,所以「閼氏」成了她們的代稱呼。

據說胭脂傳入中原和張騫出使西域有關。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後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艷的紅色顏料。

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可經過陰乾處理,使用時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塗抹。

到了大約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義。《紅樓夢》44回中有一段關於胭脂的描寫,說得非常形象。這種胭脂「也不是一張,卻是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寶玉笑道:‘鋪子裡賣的不乾淨,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上挑上一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一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裏,就足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然鮮艷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除了紅藍外,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以及蘇芳木等。重絳是一種絳紅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較濃重,不及紅藍鮮艷透明。在漢魏時常常被用來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種紅色顏料,在隋唐時常用來煉染女裙,時稱「石榴紅裙」,但也可用來製成胭脂。

與石榴花相彷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種野生植物,經過提煉加工,則可為化妝材料。蘇方木也名「蘇木」,它的顏色雖比較黯淡,但作為染料餓歷史卻很長,早在魏晉時期就是一種主要的紅色染料。

由於胭脂的推廣流行,漢代以後,婦女作紅妝者與日俱增,且經久不衰。從大量的文獻記載以及形象資料來看,古代婦女化妝,往往是脂粉並用,單以胭脂妝面的比較少見,具體做法可分為三種:

1、在化妝之前先將胭脂與鉛粉調和,使之變成檀紅——即粉紅色,然後直接抹於面頰,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經被調和成一種顏色,所以色彩比較統一,整個面部的敷色比較均勻,能給人以莊重、文靜之感,所以多用於成年婦女;

2、先抹白粉,再塗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兩腮,所以雙頰多呈紅色,而額頭、鼻子以及下頜則露出白粉的本色來,中國古代傳統畫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說,就是根據這種化妝方法而來(實物可見唐寅的繪畫,裡面大多數女性都是這樣化妝的),從圖像來看,這種妝式常用以青年,歷史書中的「桃花妝」一詞,即指這種妝式;

3、先在面部上塗抹一層胭脂,然後用白粉輕輕罩之。由於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稱也不同,濃艷者稱「酒暈妝」,稍淺一些稱「飛霞妝」。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