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具有創造力、自信、不要太執著於考試成績。
在中國,長期以來做父母的總是被勸告要強調紀律和權威。在諸如2000年出版的、由一位令人艷羨的被常青籐名校錄取的學生的父母所著的指導人們如何教子的手冊「哈佛女孩劉亦婷」之類的暢銷書中,這樣的觀點得到支持。他們要其女兒做的性格塑造練習之一,就是讓她兩手握著冰塊持續一段長時間。
然而近年來,鼓勵父母培養孩子的獨立與自信、而不是只注重孩子學業成績的書籍,卻變的越來越受歡迎。這些書籍反映了中產階級家庭育兒方式的悄然變化,特別是在中國的發達城市裡。
現在的一本育兒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由一所前北京公立學校的老師尹建莉所著。這本書2009年1月出版以來已售出2百萬本。尹女士提倡傾聽孩子的心聲、發掘他們的潛力、不要強迫他們服從權威。
中國的父母很少質疑老師的決定,但尹女士有時會主動幫她女兒做家庭作業。有位老師曾要她女兒一晚上將同樣的詞語抄寫十幾遍,以此懲罰她沒有記住它們。尹女士認為這樣的做法會傷害孩子學習的樂趣。
另一本由孫瑞雪所著的暢銷書「捕捉孩子的敏感期」遵循相似的方法。孫女士寫道,她「努力幫助更多的父母理解他們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在愛與自由中健康成長。」這本書是她2000年出版的「愛與自由」的續集。那本書重點談論發現孩子的「真正的天性,「這是由一位義大利內科醫生和教育改革家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所提出的觀點。
在「我的孩子是中等生」這本書中,作者方剛強調孩子不是非得考試拿最高分才能享有幸福、成功的人生。他寫道,「我們的社會,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一個充滿等級歧視的社會。」但是在考試成績最好的學生中,他質疑道,「多少人仍保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創造力、和獨特的性格?
這些書的很多讀者——30至40歲的為人父母者——出生在1966∼1976發生在中國的文革期間。那段艱難時期的混亂過後,傳統的教育理念仍然持續。在學校,老師們繼續以考試分數和是否服從命令來衡量學生。然而隨著中國逐漸對世界開放,西方的教育理念已經廣泛流傳,很多父母已經開始質疑傳統的方式。
如今在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店、噹噹網上出售的多數育兒暢銷書,其作者都來自中國大陸之外,包括南韓、美國、臺灣、日本、德國、和英國。美國進口的書籍包括有約翰•葛雷(John Gray)所著的「孩子來自天堂:養育具有合作精神、自信、善良的孩子的、積極的育兒技巧,」以及由阿黛拉•費博(Adele Faber)和艾琳•瑪麗什(Elaine Mazlish)所著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另一本暢銷書,「做父親,不許失敗的創業」的作者之一阿歷克斯•徐,是一位生於中國農村、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的美國商人。他的女兒,阿什莉•徐,在美國出生和受教育。徐先生現在中國經營著一家連鎖酒店和管理著幾家跨國公司。他敦促父母們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根據孩子的興趣、而不是根據自己對孩子的野心來為孩子選擇輔助性的課後活動。
徐先生鼓勵他的女兒阿什莉「像外國小孩一樣自信,」抵制中國傳統上一直強調的服從權威。孩子不應該傲慢,他說,但他們也不應該「過度謙虛」。(來源:華爾街日報)
點擊查看原文
點擊論壇原貼
- 關鍵字搜索:
- 不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