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實行自主招生以來,各大院校農村大學生比例逐年下降。今年,如清華大學自主招生初審,七成大中城市學生。去年北京大學實行校長推薦制,也出現類似情況,獲推薦的基本上都是名中學學生,都是城裡學生。湖南師大的數據統計則顯示,2010年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農村學生不足10%。農村大學生比例日益下降,其原因多種多樣,但自主招生唯城裡學生是重,則會加重這一狀況。
據大陸媒體報導,清華招辦主任說,今年通過清華初審考生中,約1/4學生來自於縣級或縣級以下中學,覆蓋了全國800餘個縣級行政區域。清華自主招生初審,七成大中城市學生,從中我們看到了自主招生對農村孩子的一種制度性不公。
農村大學生比例日益下降是不爭的事實,據2009年3月27日的中青報報導,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近幾年的統計顯示,農村新生比例最高時也不超過1/3。南開大學近3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農村新生比例為30%,2007年這一數據為25%,2008年為24%,下降趨勢可謂明顯。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坦言,自主招生對農村學生不公平——偏遠農村學生有多少機會?有多少人能獲得自主招生信息?有多少人能有錢長途跋涉到學校參加考試?報考一所學校起碼要3天,家長陪著去外地城市,食宿少則千元,多則幾千元,這筆開支是個不小的負擔。此外,考試內容也是農村娃通過自主招生的「絆腳石」。比如,2010的高校自主招生中,「偷菜」、「網癮」等年度熱門話題都進入了試題,農村考生的知識面受到考驗。
當然,推薦什麼樣的學生,學校有自主權,但在這個贏者通吃備受詬病、讓人擔憂的語境中,只盯著那些名校顯然是不公平的。道理很簡單,這些名校本來就站在制高點上,有優質老師、有優質設備,還有無盡的教育投入、政策眷顧,他們是教育資源不均衡下的最大受益者,如今再把推薦名額分給他們,只會強化教育不公。
那些偏僻的窮困的學校,被關注少,享受的優質資源少,擁有的機會也少,如果不眷顧他們,他們何以改善命運?有網友感嘆:「孩子,這年頭,你生在邊遠地區,是父母之過,認命吧,想送禮都找不著學校。」也許這是悲憤之言,但毫無疑問,「七成學生來自大中城市」,會擊垮人心,強化弱勢人群的不公平感和被剝奪感。
有分析指,事實上,這些孩子以實力證明他們值得眷顧。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可能不會彈鋼琴,在中學也沒有國際交流的機會,但是他們有遠大的志向、陽光的心態、強烈的求知慾和良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在綜合素質 上並不輸給任何學生。既然如此,就不妨多給農村孩子一點機會。
- 關鍵字搜索:
- 農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