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對這些目標的實現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予以更換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當始終追求同一目標的一系列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的行為表明政府企圖把人民至於專制暴政之下時,人民就有權也有義務去推翻這樣的政府……。------美國獨立宣言
(接上文)
六,將為人正直的陳師爺改成了狡詐世故的湯師爺。
原著中的陳師爺是張麻子從縣城裡請來的,因為張麻子要當縣長,需要人為他去買官和打理官場上的事情。陳師爺看張麻子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實則壞事幹盡的真縣太爺們要好得多,於是答應做他的師爺。而電影中的湯師爺則實際上是原來要上任的馬縣長。他過去四處收刮民財,在電影裡被誇張地介紹成當過八年十六任縣長。臨死的時候還有五張委任狀在被炸飛的屁股口袋裡。
為什麼電影要將師爺從正面形象改成負面形象呢?我分析是因為姜文想在電影裡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企圖兩邊討好,善於溜須拍馬和見風使舵,只顧眼前利益,毫無原則。通過對這一角色的充分描繪,暗示觀眾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皆是。而這些人雖然有時候會得逞一時,但最後的下場都會非常悲慘。電影裡湯師爺被炸後,他的屁股被炸飛到樹上,上半身被埋在錢堆裡,其慘像非常難看。姜文雖然使用了誇張的表現手法,但卻不使人感到過份和做作,分寸把握得非常好。他善於使用誇張式的表現手法來傳達某種信息。這是他的另一個優點。
有關湯師爺這個角色的更詳盡的說明,見後面「湯師爺與合作派」一節,此處略下不表。
七,將張麻子殺黃四郎的情節從私人之間的爭鬥,改成動員民眾起來反抗惡勢力。
這是這部電影最閃光的地方,整個故事情節完全是姜文脫離原著而編寫的。原著主要講張麻子與黃四郎之間的私人恩怨和較量,而電影宣揚的是反抗強權暴政的革命壯舉。電影裡張麻子的義子小六子被黃四郎設計陷害之後,張麻子和他的兄弟們就在小六子的墓地上一個個發誓,要為小六子報仇。此後張麻子就與黃四郎展開了鬥智鬥勇,其中不乏精彩叫好的情節,如張麻子、湯師爺與黃四郎在黃四郎擺設的鴻門宴上的一場對臺戲,就非常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當張麻子在湯師爺被炸死後(註:湯師爺其實是替張麻子去死了,因為那個地雷本來是要用來炸張麻子的),他決心喚醒長期遭受欺壓的民眾,帶領他們攻打黃四郎的碉樓,鏟除黃四郎。這個碉樓就是暗指貌似強大的中共政權,黃四郎就是暗指作威作福的中共統治者。從這時候起,這場驚心動魄的反抗強權暴政的重頭戲才正式上演。
姜文用類似話劇藝術的方式,將這場反抗惡勢力的大決戰的幾個階段清晰地勾畫了出來。讓觀眾一目瞭然。第一個階段是發銀子。當張麻子發銀子給大家的時候,民眾起初是不敢去拿,後來偷偷拿了。他們連拿別人給他們的銀子都害怕,說明他們非常怯弱,不敢對抗惡勢力,銀子白髮了。這個階段只有三成勝算。第二個階段是收銀子。但當黃四郎來收時,他們又乖乖地交出去。在這個階段,民眾還非常害怕黃四郎,但是內心已感到憤怒了,因為銀子被收走了。因此張麻子他們的反對力量有了六成勝算。第三階段是發槍。張麻子將槍發給大家,並告訴大家那些被收走的銀子本來是屬於他們的。要將民眾心裏的怒火勾出來。大家起初不敢去拿,後來在夜裡偷偷都拿回家了,因此此時反對力量有了七成勝算。第四個階段是收槍。黃四郎以為民眾會因為害怕而像交銀子一樣將槍交出來,可是他派出去的馬車卻遭到了民眾的冷槍襲擊,民眾發怒了。第五個階段是動員。張麻子以為民眾發怒了,於是發出總動員,大喊「槍在手,跟我走」,他的兄弟跟著喊「殺四郎,搶碉樓」。喊了幾遍之後,民眾衝了出來。他以為民眾已經被喚醒,結果當他們到達黃四郎的碉樓時,只有五十隻鵝跟著他們。他終於明白了:「誰贏他們支持誰」。這時他毅然決然地跟兄弟們說「打,打就能贏」。於是對著鐵門猛烈開火。就在這時,三哥和花姑娘將黃四郎的替身抓回來了。張麻子就讓大家將子彈全部打出去,將碉樓的鐵門打成了篩子。老百姓一聽子彈震天響,就猜想肯定張麻子和黃四郎之間有一方輸了,「至少得死一個」,這樣他們就要選邊站了。張麻子已經將民眾的心思看透了,他命令兄弟們大搖大擺地假裝凱旋回城,並當著大眾的面一刀將「黃四郎」(註:黃四郎的替身,但民眾以為是黃四郎)砍了。果不其然,沒有了恐懼的憤怒的民眾在投誠的武智沖和其他兄弟們的帶領下衝向了碉樓,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固若金湯的碉樓攻破了。真正的黃四郎及其走狗受到了正法,他的財產歸還給了民眾。
這一段戲可以說是專門演給投身反抗中共暴政的革命志士們看的。姜文將他思考多年的如何推翻暴政的想法,堂而皇之地通過電影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全國人民都看到,都討論,而中共當局還拿他沒辦法。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和謀略。
八,將張麻子死了改成沒死。
原著張麻子雖然殺了黃四郎替他妹妹報了仇,但他的土匪身份也暴露了。結果他被問斬,以悲劇收場。而電影裡張麻子鏟除了黃四郎這股惡勢力後,他沒有想要得到什麼。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是他一個人騎著馬獨自繼續趕路,他的背影沿著馬拉火車的鐵路漸漸遠去,消失在鏡頭的盡頭。也許在姜文心中,這樣的英雄是永遠不會死的,也不應該死,他將他飾演的這位英雄從原著裡的刑場中救出了出來。
在張麻子發動的反抗暴政的革命成功後。他並不想成為被他革命的當權者的繼承人。在張麻子攻下黃四郎的碉樓後,他們有一段很精彩的對話。黃四郎問張麻子,「下一步有什麼打算,留在鵝城代替我?」------意思是會不會成為他之後的當權者。張麻子回答說,「我又不是家禽」,黃四郎說,「你是野獸」。言 下之意他張麻子不是供人餵養聽人擺佈的東西,他是永遠放達不羈路見不平一聲吼的鬥士。最後他一個人騎著馬,尋找新的黃四郎式的獵物去也(註:應該是為續集做鋪墊)。
表明看,張麻子一場革命下來,什麼也沒有得到,似乎不值,其實不然。曾經追隨蔡鍔將軍出生入死的他對於名利錢財早已看透,因此他並不在乎得到和失去什麼。實際上,姜文就是要通過這一結局告訴大家,革命不是為了奪權,而是為了一種理想,實現公平、造福社會的理想。張麻子過去追隨松坡將軍時是如此,現在仍然如此,將來還會是這樣。
九,將原著中張麻子的弟兄投奔中共紅軍的情節槍斃,改成去了上海。
原著中張麻子被處死後,他的追求者獨眼龍等一乾弟兄上山繼續當土匪,最後投奔了中共紅軍。電影將這部分改成張麻子的追求者們去上海追求幸福生活去了,而不是追隨中共!很顯然,姜文有意避開為中共唱讚歌。而且,如果結尾不改,整個電影就沒有絲毫現實意義了。因為現在的惡勢力就是中共及其走卒,電影就是要暗喻民眾對中共暴政的不滿和鼓勵人們反抗暴政。因此,這一處改動表明看無關緊要,實際上非常關鍵。
十,將原著中陳師爺沒有死,改成電影中的湯師爺被炸死。
前面已經提到,原著中的陳師爺是一個忠厚老實為人正直之人,很受人們尊重,最後當張麻子被處死時,他還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偷偷地到刑場去送張麻子最後一程。後來帶著一家老小,流落到邊遠的縣份去,隱姓埋名謀了一個小官差養家餬口,據說他就是講這個故事的老人。而電影中的湯師爺確是一個世故圓滑、沒有原則的人。最後被黃四郎的地雷活活炸死。這個地雷本來是用來炸革命分子張麻子的,卻陰錯陽差地炸死了改良分子湯師爺(註:後面「湯師爺與改良派」一節將專門論述革命派張麻子和改良派湯師爺的關係)。根據黃四郎介紹,他的另一顆地雷是在辛亥革命炸的,應該跟他有關。他懂一些英文,也懂一些日本的文化,說明他也曾是一名革命者,很可能參加過辛亥革命,還是這場革命的重要成員。但是,他後來卻用革命結束後所留下來的另一顆地雷來炸要對他進行革命的張麻子。這一前一後兩個地雷,暗喻中共依靠武裝革命起家,卻在當權後壞事幹盡,腐化成了被革命的對象,他們又反過來用武力鎮壓反對他們的民主人士。最後他們沒有將革命者炸死,自己卻被革了命。
以上十大改動只是主要情節的改動。其他還有很多地方也做了少許改動,如人名,場景等。而這些細微的改動中最暗藏玄機的是一系列數字。如前面提到的民國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張麻子所戴的九筒,他的手下出去放錢所戴的四筒,小六子的名字中的六,黃四郎名字中的四,舊三步新三步,黃四郎的打手武智沖所說的弄死黃四郎的九種方法等。最巧妙的當屬張麻子與湯師爺在電影一開場的那次對話中的最後一句:「八八六四,六百四十萬」。「六四」這個數字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了吧。這可是天朝最敏感的屏蔽詞喲。姜文為了盡量讓操剪刀的審查部門不注意到這個數字,故意將這段對話說得非常快,而且故意把它弄得像是兩個人在扯皮,讓人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在具體某句話或某個數字。如果說這還不是姜文的意思,那我就只能說是天意了,上天讓姜文鬼使神差地隨便用了這組數字。因為原著根本就沒有這段對話,更沒有這組數字。原著中的陳師爺是一個為人正直的人,根本沒有搜刮那麼多民脂民膏。因此,姜文顯然是有意穿插進這段含有「六四」的對話。寫到這裡,我都忍不住對他說一聲:高!實在是高!
關於這一系列數字的奧秘,我會在後面的「八九六四」一節中進一步解讀。下面我具體就電影中最有亮點的幾個地方分別加以解說。
(未完,待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唐柏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