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娃谷幸與甜心
聽說,拉娃谷幸買了一個水源保護區旁的精緻住宅,家裡又精心設計了小露臺可以看山、喝茶。既然是要聽聽拉娃怎麼教育孩子「認識大自然」,與其約在吵雜擁擠的市區裡,不如把訪談現場拉到她家,親眼見證拉娃的家庭教育。
拉娃是泰雅族的原住民,從小在部落長大,周遭的環境是山、是河。我和拉娃坐在露臺椅子上,迎著清新的空氣聊天。她說,兒時爬山玩水的經驗,即使出現在夢中都會莞爾。
培養樂觀的個性
我知道很多父母刻意安排孩子接觸大自然,是為了健康因素,但拉娃則是為了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拉娃覺得自己個性樂觀,就是受到大自然的薰陶,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足以讓她開心一整天。比如說,露台上的花長大了,窗外飛過一隻蜻蜓,都可以成為她心靈悸動的理由。
拉娃說,她們家姊妹都是在森林里長大的孩子,這個環境不是只有以人為主體而已,還包括其他植物、動物、昆蟲,必須接納、共處與尊重。所以,常接觸大自然的孩子比較可接受不一樣的人事物,心地相對比較柔軟,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拉娃發現經常接觸大自然的小孩,價值觀也不太一樣,較不去計較一些物質世界的東西。電視廣告裡比酷比炫的玩具商品,不容易成為滿足慾望的必需品。而且研究報告也顯示,與自然接觸較多的孩童較少有肥胖、憂鬱和社會或學習方面的問題呢!
「甜心」現在兩歲半,雖然在都市長大,但是拉娃不希望她的未來,要一股腦的競爭學業、比較成績,甚至比較父母的財力、職業。雖然「甜心」勢必會進入競爭市場,但是拉娃認為一個樂觀向前看的孩子,就不會只侷限在競爭的漩渦。
「我希望她是一個快樂的人,能夠把快樂散播給身旁的人。」這不就是管理學中特別強調的EQ(情緒智商)和SQ(快樂智商)嘛!
營造自然的學習環境
我很好奇這麼在乎孩子生長環境的拉娃,是怎麼為女兒「甜心」營造大自然的環境呢?拉娃說,「甜心」一歲多的時候,她和製作人老公蔡慶立就有了共識,買房子的第一條件,就是地點要方便接觸大自然,他們夫妻完全舍棄一般人購屋所在乎「交通便利」的條件。她說,寧可選擇稍微偏遠一點,但開車五分鐘即可進市區,卻很容易接近大自然的地方。
拉娃家一眼望去,儘是一片水源保護區。下樓走不到三分鐘,就是森林步道的起點,鄰居會在山腳下種菜。只要天氣舒適,她就會帶著「甜心」去鄰居的菜園走走,帶她去認識各樣的蔬果。
我和拉娃聊天時,「甜心」不時探出頭看看媽媽和阿姨在做什麼,兩顆眼珠子咕嚕咕嚕轉,又大又亮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個聰明的孩子。
才兩歲半,「甜心」已經可以認出很多植物、昆蟲的名字,她可以說出露台上種的各種植物,包括薰衣草、薄荷、滿天星、桂花、水芋、蘆薈、秋海棠。不僅如此,她還知道這些植物各是什麼功用。比如說,她知道媽媽在露臺種薄荷、薰衣草,是因為蚊子怕這些植物的味道,家裡就不用蚊香了。
就在露臺小盆栽的小小樹幹上,常有蝴蝶和蜻蜓會飛來打招呼。拉娃會帶著「甜心」一起觀察蝴蝶蛻變的過程,從小蟲、蛹到變成蝴蝶。
拉娃說,當有其他小朋友到家裡玩,「甜心」就會拉著小朋友去她的「小院子」,跟他們分享蟲蟲變蝴蝶的故事。
「甜心」也特別喜歡觀察動物成長的過程,前一陣子吵著要養魚,拉娃就真的買了一缸小金魚。每天「甜心」自己吃飽後,就會說「媽媽,我也要餵金魚吃飯飯。」
藉著養魚,「甜心」開始學會照顧比她弱小的族群。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一個都市兒童好不容易家裡養了只烏龜,一天烏龜不動了,孩子告訴媽媽「烏龜該換電池了!」人類本是自然界的一環,要讓孩子從小瞭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會懂得重視生命、珍惜生命。看見昆蟲,如果只想到「打死它」,那就糟糕了。
從不忘本到貢獻能力
每兩個禮拜,拉娃都會帶女兒回去自己的部落──新竹縣五峰鄉。因為原名「哈娜拉娃」的「甜心」在臺北出生,跟部落比較疏離,拉娃希望孩子能夠在自然的情況下,跟部落發生關係,從接受,到尊重,進而喜歡原住民的文化。
拉娃的很多親戚仍住在部落。她每次回去都會陪族人的小孩做作業和說故事,讓「甜心」陪在旁邊參與,希望孩子知道部落是她的家,等長大了,不用媽媽帶,自己也會回部落。
拉娃說,她因為原住民這個身份,使得她有一個很豐富的生命。從小接觸外國的宣教士、世界展望會等團體,接觸到信仰的力量,讓拉娃知道付出、分享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她希望「甜心」將來有影響力,也能為原住民多做一些事情,為部落帶來更積極、向上的動力。
讓孩子走出框框
以前大家是「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現在的孩子則是「吃過豬肉,卻沒看過豬走路」。因為現在都市的小孩被壓縮在各種大框框、小框框裡學習各種知識。電腦、電視、電動玩具和書本,無一不是框框。然而,真的知識卻是在框框之外的大自然。
有時候,我也很羨慕原住民,大自然就是他們的家,草地是床、河流是澡盆,抬頭一望,上帝已用星星佈置滿了天空。我也很佩服拉娃,情願辛苦通勤上班,也要為孩子保留一個自然的成長環境。在讚嘆自然真偉大的同時,也要不禁讚嘆母親真偉大!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親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