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於軾:國家財富增長的秘密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看一看全人類近二百年的發展史,就能看到這二百年人類進步的飛躍。這和中國在過去三十年中所取得的進步十分類似,都是在長期停滯後的突然飛躍。如果以人口和平均壽命兩個指標來看人類的發展,顯然,人口增加和壽命延長,其基礎是財富的增長,或人們能夠享受的物質條件的改善。所以追究人類發展大躍進的原因必須用經濟學的知識來回答。也就是經濟學的老問題:財富是如何生產的?
我認為財富的創造是靠勞動和交換,缺一不可。勞動創造物,交換使物盡其用。所謂的等價交換是錯誤的。既然等價何必交換?
經濟學講的資源配置就是物盡其用。財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交換,而不在增加物。有許多例子,物沒變,只是配置的改變,財富就增加了。國際貿易就是例子。金融業創造財富也是,他們沒有任何物的增減,但是改變了錢的配置。
沒有生產勞動,只有配置改變,這樣賺的錢是不是剝削?按照勞動價值論,這就是剝削。歷史上反高利貸的理由就是這樣的。它不承認改變配置就能創造財富。不勞而獲必定是剝削。這種觀念極大地阻礙了人類的財富創造,造成幾千年的貧困。歷來各國的指導性政策都是強調和重視農業,認為只有農業才創造財富,商業賺錢是剝削,商人被歧視,他們自己也說不清錢是怎麼賺的,只好承認是剝削。
交換使各方獲利,所以交換必定會自發地發生。但是交換沒有能夠發展成為一種制度。到了十八世紀末,才慢慢有了市場制度。區別是平等自由的前提條件是否存在。人類進步到有組織的社會以來,一直是一個不平等,不自由的社會。掌權的統治者具有生殺予奪之權,普通的平民百姓連生命權也無保證。一個人能夠享受多少物質,取決於他的社會地位,或特權的大小。人們的努力瞄準在獲取特權上。可是特權具有排他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同時享有特權的。因此人與人爭權奪利主宰了全部的社會關係。人的聰明才智都用在了互相鬥爭上,而不是用在財富的創造上。
市場規則正好相反,它建立在雙贏的基礎上。誰也無權用損人利己的方法獲利。獲利必須讓別人也獲利。這是交換的基本規則。為什麼不能再用損人的辦法利己?因為損人越來越困難,因為人權逐漸被確立。人的人身權,財產權能夠得到保護,費勁去侵犯別人得利還不如自己努力創造財富。市場經濟不但從交換中創造了財富,而且促進了分工和專業化,使得關於生產的知識得以迅速增加。自由平等導致市場經濟,這個過程還會繼續幾十年。但也不會太久。
只要人們追求物質享受的動力還存在,社會必將向市場制度轉移。更何況平等自由也符合人的天性。不平等不自由的社會是一個不穩定的社會,它將向穩定的平等自由狀態收斂。再過幾十年,這個追求平等自由的過程結束,全世界都以平等自由為人際關係的基礎,穩定的市場經濟得以確立,人類高速發展的階段也跟著結束。
過去的二百多年是人類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其特點是人權和市場的確立,表現為人口和壽命的大幅度增加。以後人類社會將進入緩慢發展期,人口和壽命只有緩慢的變化。以後的人類社會必須繼續依靠人權和市場,因為這能夠解決資源稀缺性,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物質享受的要求。所以說:市場萬歲,價格萬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茅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