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功課〉尊重孩子選擇 對自己負責
文/愛蜜莉
家中兩個兒子分別就讀國二、國三,正值狂飆的青春期,雖然個性不至於火爆叛逆,但有時也會跟父母頂嘴論辯,有時候不小心擦槍走火,客廳頓時成了戰場,火藥味十足。
兒子還小時,長得渾圓可愛、頭好壯壯,性情也溫順乖巧,是爺爺、奶奶和爸媽心中的寶貝;但隨著年歲漸長,主觀性愈來愈強,凡事都想要自己拿主意。
第一次母子間的爭吵,發生在理髮院。母子兩人開開心心地走進理髮院,媽媽一如往常地對老闆娘說兒子要剪標準學生頭,乾淨清爽好整理;誰知兒子不買帳,說額頭、劉海和兩旁鬢角都不能剪太多,後頸部分也只能修一點點,總之,要剪出像偶像團體「棒棒糖」或日、韓偶像明星的髮型,還說班上同學都剪這樣!
母子兩人意見不合僵在那兒,弄得理髮院的小姐不知如何下手是好?最後是店內一位資深髮型設計師出來打圓場,剪了個半長不短的髮型回家。
讀書態度和考試成績當然也常引發爭端!兒子沒有參加校外補習,放學後先打籃球或棒球等運動,晚餐後還想看卡通影片,一部接著一部,看得目不轉睛,卻不知媽媽在旁已經氣得七竅生煙!轉頭看到媽媽怒火難抑的表情,才識相地趕緊進房間讀書。
不過,雖然兒子的成績在班上只在中間上下,但我還是尊重孩子選擇不補習的意願,相信兒子終有一天可以養成對自己負責任的讀書態度,安排自己的讀書計畫。
說真的,我不希望孩子花太多時間去補習,寧願每天有餘暇在晚餐桌上陪孩子聊聊學校生活和同學好友,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青春期的孩子似懂非懂,非常需要父母的關心與陪伴,雖然有時候會嫌爸媽煩,但透過每天的相處和親子對話,我知道孩子覺得自己很幸福!
受過專業教育訓練的我,平常在學校面對家長和學生專業理性,扮演親子專家的角色;但面對自己家裡的親子關係,還是要不斷學習成長才能解決問題。
孩子是上天送給我的禮物,而如何經營親子關係也是我一輩子的功課。(作者為小學校長)
〈沒那麼嚴重〉孩子換髮型 不代表變壞
文/CoCo
已經就讀高二的長子最近將頭髮剪短,而且是中規中矩的髮型,甚至原本最喜歡用來甩頭的劉海都消失不見,忍不住「咦」了一聲,對他說:「想不到你會改變發 型。」兒子卻回稱:「頭髮早理了,現在才發現!」雖然語氣聽起來好像有些不滿,但我明白這是他慣用的說話方式,只盼能得到更多關心而已。
為了換髮型,許多青少年寧可省下吃飯零用錢,如意圖被發現而遭禁止,就很可能和家長鬥氣不說話。一旦獲准後又充滿期待,從其它人艷羨眼光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我們常會使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否決孩子請求,例如說「頭皮底下的東西比頭皮上的東西重要」,但真正想法是希望他們專心唸書就好,不要花太多時間整理頭髮以免影響課業。事實上,真有這麼嚴重嗎?
美國有一位著名教育家芭芭拉,她對11歲兒子約瑟夫「變發」的處理方式就很值得參考。原本芭芭拉不贊成孩子表明所要的髮型,但考慮到孩子也有自尊,這麼做對自己及他人都沒有傷害而未直言阻止。
這位媽媽跟兒子說:「我不喜歡這種髮型,憑我的經驗,我知道周遭多數人也不會喜歡,可是你既然決定了,我可以忍耐。」於是就帶他去髮廊,讓美發師將頭髮的一邊剃掉、另一邊則留成雙條式髮型。
隔天早上,約瑟夫就想把頭髮恢復成原狀。後來,他也陸續換了七、八種髮型,直到第二年開始留傳統髮型,此後就再也沒改變過。
對兒子的髮型我沒太大意見,但孩子的外公看到「怪」髮型簡直無法接受,甚至視為叛逆,是將來可能走上歹路的前兆,還經常向孩子的爸提醒:「做父母的要好好管教小孩,別等將來才後悔。」
我觀察兒子從國中「變發」一年多來,不但每天生活作息正常,且主動加入學校交通服務隊,球照打、吉他照彈;另外,每週有兩三天參加教會活動,學業成績也偶有進步表現,轉而勸慰老人家,可別擔心過了頭。
<專家一點靈>放下威權 接納孩子追求自我
根據研究,青少年既想獨立又渴求被愛,難免有身心發展衝突產生調適困難的過程。值此狂飆期,常見一些被視為異類的舉止行為,如奇裝異服、頂撞管教、要求隱私、疏離課業、不良嗜好等。
當家長觀察到這些現象時,若表現出完全不在乎的態度,孩子會因缺乏關愛而感到空虛;但是,若以家長威權介入卻可能加深彼此隔閡,又未必能阻止孩子持續進行不被認同的做法,甚至以更激烈手段來挑釁。
通常父母愈想要改變孩子行為愈不可得,如何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首先,大人得有接納孩子追求自我行為的胸襟,讓他們感受到友善的對待;其次是多花點時間聊天,談談一般青少年關注的事,藉此打開孩子的心結,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擾。
若有可能,父母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從事具冒險性的戶外活動。依個人經驗,某些好表現自我的少年很吃這一套,有被尊重的感覺。若是家有狂飆少年,建議不妨試試。(作者為社工系助理教授)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青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