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齊家則是家庭教育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官員的一言一行,對國家、對社會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正因為如此,官員們的教子之道便會成為人們教育子女的重要參考模式。
諸葛亮、司馬光:儉以養德
三國時期西蜀丞相諸葛亮一生忠心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帝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遠,希望自己的兒子「志存高遠」。諸葛亮非常喜愛自己的這個小兒子,但同時又對他的成長充滿了擔憂。他在給其兄諸葛瑾的信中曾說道:「諸葛瞻今年八歲了,十分聰慧可愛,但我又擔心他過於早熟,最後成不了大器!」可見,諸葛亮十分重視子女的早期教育問題。
諸葛亮雖高居相位,卻一生儉樸,他曾經在給後主劉禪的上表中說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此外別無積蓄,而這些也足夠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證在我死後,家裡家外都不會留有多餘的財產,不辜負陛下對我的厚恩。」諸葛亮親自履行著自己「儉以養德」的做人準則,希望子孫後代成為擁有遠大理想、勤學儉樸的有為之人。
北宋司馬光教子的核心思想也是「儉樸」二字。當他看到兒子在讀書時用指甲抓書頁,便耐心地教導他要愛護圖書。司馬光雖官居高位,但他的生活卻十分節儉,他訓誡兒子「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時刻提醒他們要以儉樸為美,切不可奢侈腐化。在司馬光的教誨下,其子司馬康從小便以儉樸自律,勤奮好學,後來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顏之推:讀書為上
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官至給事黃門侍郎,他對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著「讀書為上」的原則。北齊滅亡後,顏之推被迫舉家遷徙到長安,朝無祿位,家無積財。面對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魯問道:「現在我們既沒有朝廷的俸祿,也沒有積蓄的財產,我們就應當盡全力勞作,來養家餬口,但您卻經常督促我們學習,讓我們勤習經史,可是您知道嗎,我們做兒子的,不能供養雙親,心裏感到非常不安啊。」顏之推聽罷,語重心長地說道:「做兒子的把供養雙親的責任放在心上是對的,但做父親的更應該用學到的知識來教育子女。如果我的豐衣足食是用你們放棄學業換來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覺暖。只要你們能夠努力讀書,繼承祖上的基業,即使是粗茶淡飯、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願的。」
李晟:「西平禮法」
李晟是唐德宗時期著名的大將,雖為一介武夫,卻從未忽視對子女的教育。李晟的女兒許配給吏部尚書崔樞為妻。一次李晟做壽,其女也從婆家趕來為父親慶賀。酒宴中,一個侍女來到女兒身旁耳語了幾句,女兒聽後似乎極不耐煩,但依舊與客人們推杯換盞,談笑自若。後來在侍女的再三催促下,女兒才被迫退席。可是很快,女兒就又回到了宴席上。這一幕被李晟看到了,他覺得其中必有緣故,便招來女兒問個明白。女兒答道:「剛才侍女來報,昨晚我婆婆得了一場小病,我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便派人回婆家代我去看望婆婆了。」李晟聽罷大怒,對女兒說道:「你真是個沒有教養、不懂禮儀的女兒啊!你的婆婆病了,你作為媳婦,就應該在婆家侍奉左右,要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孝敬公婆,這才是我李家知書達理的女兒啊。」於是,女兒聽從了父親的訓教,急忙趕回婆家照料婆婆去了。而李晟也在宴會結束後,親自來到崔家看望親家,同時對自己疏於對女兒的管教表達了深深的歉意。李晟教女的故事在當時傳為美談,由於李晟曾被封為西平郡王,因此李家的家法也被時人稱為「西平禮法」,成為一時的表率。
柳氏家族:家法嚴謹
唐代柳公綽一門顯貴,柳公綽與其弟柳公權、其子柳仲郢、其孫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嚴謹聞名於世,柳氏家法成為時人教育子孫的榜樣。柳公綽對子女們要求十分嚴格,一到災荒的年月,家中雖然儲備甚足,但擺在子侄們面前的卻始終是一碟菜。他還經常讓他們吃野菜,對他們說:「你們爺爺在世的時候,曾經因為我們兄弟學習不好,就不給我們肉吃,我們終身沒有忘記他老人家的教誨啊!」柳家子侄們聽後很受教育。柳公綽試圖通過這種方法,教育子孫一方面要勤儉持家,同時還要勤學苦讀。
柳公綽十分重視長幼之序,他在外任官時,一次其子柳仲郢前來看望。柳公綽要求他在距離衙門很遠的地方就要下馬,以示對長輩的尊敬。同時還要求他要尊重府中的各種職員,不要因為職位低而輕視他們,也要對他們行晚輩之禮。在嚴謹家法的影響下,柳玭寫下了《誡子弟書》和《柳氏序訓》,從做人到治家,集中體現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包拯:為官清廉
被後人稱為「清正廉明,鐵面無私」的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包拯一生為官清廉,不畏權貴,不僅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讚譽,也為自己的子孫作出了優秀的榜樣。包拯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品德教育,認為:「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晚年的他針對子孫的為官之道曾進行過一番訓誡:「後代子孫為官,如果有貪贓之人,罷官後不准他回到家鄉,死後也不准埋葬在我家的墓地中。如果有誰不按照我說的去做,那麼,他就不是我包家的子孫!」包拯還命人將這條家訓鐫刻在石碑上,並鑲嵌在家中的牆壁上,以便讓子孫後代時刻念頌,世代不忘。
綜觀中國古代官員的教子之道,一方面與普通百姓之家的家庭教育內容頗有重合之處,如關於尊敬長輩和立志勤學等,這反映出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普遍的社會性;另一方面,倡導為官儉樸、清正廉明則充分體現出官員的教子特色。
古往今來,很多名人政要都選擇以書信的形式教育子女。例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古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