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洋與建築工程學專家日前稱繪製中國海嘯淹沒圖不可或缺。圖為2011年3月16日,地震和海嘯過後,日本自衛隊士兵在被淹沒的宮城低窪地區搜救倖存者。(MIKE CLARKE/AFP/Getty Images)
最近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和核泄漏危機,讓人類領教了重大自然災害所能帶來的「多米諾效應」。大陸有關專家日前表示,中國應重新檢視沿海建築工程的設防,一份用於風險評估、建築設防和應急預案的中國海嘯災害高風險區淹沒圖不可或缺。
中國專家:海嘯可能再次襲來
《新民晚報》報導,日本引發大海嘯的9.0級強震之後,日本本州島以東海域一直沒有消停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樺教授認為,不能排除海嘯再次襲來的可能性。
他解釋說,一般而言,震級6.5級以上、震源深度50公里以內的傾滑性地震(即斷層上下錯動的地震),有可能產生海嘯。一旦監測到這樣的地震發生,日本海嘯預警系統可在3分鐘內發出海嘯預警。
劉樺認為,目前,日本的海嘯預警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此外,日本和美國一樣,均擁有詳細的海嘯災害高風險區淹沒圖,劃出不同程度的海嘯可能影響的範圍,評估海嘯可能產生的災害,制定逃生路線和應急預案。
中國不能高枕無憂
劉樺表示,在海嘯風險方面,目前環印度洋國家對海嘯的防範能力明顯不足,中國並非全然高枕無憂,在中國,海嘯防範意識並不普及,科學界此前對海嘯的研究也不充分。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的太平洋周邊斷裂帶地震風險評估地圖,馬尼拉海溝和琉球海溝分別為高風險斷裂帶和中等風險斷裂帶。
劉樺介紹說,經海嘯數值模型計算分析,如果南海的馬尼拉海溝和東海的琉球海溝發生強震,繼而引發海嘯,可能影響中國。若馬尼拉海溝北部斷層發生9.0級地震,海嘯波約0.5小時到達臺灣南部,2.5小時之內到達海南東南部,3小時之內到達福建和廣東沿海。若東海大陸架外琉球海溝內發生9.0級地震,激發的海嘯波在地震後1小時之內到達臺灣北部,3小時後到達浙江沿海,大約7小時到達長江口。
專家吁建立中國海嘯預警系統
目前,中國只有核電站需在建設前進行海嘯風險評估。而在日本和美國,海嘯淹沒圖不僅為相關海域海岸帶規劃與開發論證的重要依據之一,而且還可供保險公司確定保費時參考。
劉樺呼籲盡快建立中國南海海域海嘯預警系統,在相關海域設置海嘯監測浮標和專用的海底地震監測臺站,並加強海嘯成災機理與減災措施研究。
目前,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已建立起一套「地震海嘯生成、傳播與爬高」的數值模擬系統,爭取能最終完成一張針對南海和東海海域的海嘯災害高風險區淹沒圖。有關專家稱,有了這張海嘯淹沒圖,可以對各類沿海建築工程的海嘯風險做出評估,確保學校、醫院等重要設施不得建在可能受海嘯影響的範圍內。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日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