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象被識破前退出遊戲

經濟史的演繹從不基於真實的劇本,累積巨額財富的做法就是在假像被公眾識破之前退出遊戲。

索羅斯曾經披露過他的賺錢秘訣:「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經濟史的演繹從不基於真實的劇本,但它鋪平了累積巨額財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眾識破之前退出遊戲。」股票炒作中最激動人心、最可能賺大錢的,莫過於玩股瘋。

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股「瘋」,更早之前的郵「瘋」,你會發現「瘋」也是人性的特質。下面我們介紹幾個「瘋」的故事。

上世紀80年代的科威特股瘋:上世紀80年代的科威特股瘋是現代金融史上的大笑話。1976年和1977年間,科威特的股票市場如同晚期癌症病人般萎靡不振。政府使用售賣石油的巨額收入來維持股市,以政府的名義大量收購股票。真正的股瘋開始於1980年。在民眾看到政府保證股民炒股只賺不賠時,他們開始如蒼蠅聞到臭肉一樣湧進股市。瘋狂的最高潮是1981年初,科威特的股市總值從50億美元膨脹到1000億美元。對那些瞠目結舌的西方金融專家,科威特人會教導他們:「別用你們的眼光來看我們的股市,這裡的情況和你們不一樣,我們有自己的特色,政府不會讓股市崩盤。」氣球終於在1982年脹到頂,刺穿氣球的針頭有兩根:第一根是由於石油價格的下跌,科威特1982年的石油收入只有1980年的1/4。第二根是新的財政部長表明政府不可能繼續支持這病態的股價。9天之間,投機客在空頭支票面前舉手投降,股市崩潰。

再說一下中國的「瘋」故事:筆者1998年2月在福州時,看到路邊儘是一幢幢空空的大樓,電視報導說中國的現房供應過剩要用15年來吸收。如果這些地產開發商不是用國家資本,有幾位能撐上5年?

每個故事,都是氣球從吹脹到脹破的過程。氣球吹脹的初期,一定有動人的故事,提供給人們無窮的想像。在氣球破碎之前,通常是瘋狂到極點的時候,股票可能在幾天內暴漲一倍或更多,股友開始盲目入貨。細細品味一下氣球從吹脹到脹破的過程及其間民眾的心理過程,你對怎樣炒股會有全新的認識。以下是「瘋」的一些特性:

1、可信的想法、概念或產品,能提供快速的增長,帶來巨額的財富。2、社會游資甚多,或通過某些方式「創造」出遊資。3、這個想法必須具備既簡單又複雜的特性。簡單到普通民眾能「覺」得是好主意,但必須複雜到很難用事實證明其對錯。4、有人賺到錢。5、氣球脹到一定地步,有「專家」背書。6、氣球脹的時間比常人想像得更久。

接著讓我們分析一下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股瘋: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經歷了第一次股瘋,股票漲了幾十倍。深發展面值1元的股票被炒到八十多元。我們感嘆股市的神秘莫測,其實它也一樣有跡可循:1、股票對中國老百姓來說是新概念。2、社會的游資很多,很多人是用國家資本炒股。當時游資也沒有什麼宣泄的渠道,形成「10億人民9億股」的局面。3、股票這玩意既簡單又複雜。一般老百姓都知道股票,但股票真正是什麼東西,知道的人大概就不多了。4、有人賺到錢。當初剛開始發行股票時,大家都有疑慮,常是領導動員大家「支持祖國的股票事業」。一旦民眾聽到5000元變成50000元的故事,股市就開始沸騰。5、人人都說股票不會跌,國家會支持。6、最初認為股市「瘋」了的人被嘲笑為沒膽量、傻瓜。

作為股票炒手,我們無從追究真假,或許是真的也說不定。當股票從5元漲到10元接著漲到20元時,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應有什麼樣的特點?當股票從400元跌到300元時提供給了炒手什麼信號?如果你能在20元時入股,300元時離場,那你已基本掌握了炒股的藝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鄧海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