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華人新移民孩子求學難

 2011-05-07 06: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新移民家庭赴美不久,語言障礙無疑成為孩子求學的困難之一。有的孩子託福考了600分,仍聽不懂麥當勞收銀員的「For here or to go」。有的記住了整本單詞書,到了超市卻還是看不懂價目標籤。南加州學院(ACI Institute)創辦人郭主任(Andrew)接受僑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情商(EQ)和文化心理也不容小覷,往往成為孩子在美求學的「攔路虎」。

Andrew說,GPA或者SAT的成績表現的是孩子的智商(IQ)情況,在這一點上,一般華人家庭都不會忽視。他說,「虎媽」式教育就體現了典型的東方教育理念——「不打不成器」。

但從事教育工作24年的Andrew強調,被家長「逼」出潛能的孩子,即使有高 IQ,若是EQ太弱,缺乏自信,沒有幽默感,沒有開放的心態,仍然無法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無法融入美國文化,仍舊是同學眼中的「異類」,更不要說今後人生的發展。而且,美國大學不僅要求學生的IQ,對很多分數無法體現的性格特質也會有著綜合考量。

上文所述的性格特質,是情商的體現,也受到文化的影響。Andrew舉例說,在美國課堂,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後,學生通常是搶著舉手,爭著表達。而移民不久的華人學生往往表現出沉默,害羞,不敢發言。在他看來,這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說,中華文化強調長幼尊卑,強調要尊重權威,這種文化影響下的孩子不善於表達、展示自己。

除了文化的影響,社會價值體系的因素也不能排除。美國社會推崇個人價值觀,人人平等。即便是孩子也有獨立的選擇權。而中國社會則是強調家庭、集體的觀念。在這種價值體系影響下,孩子難以獨立進行選擇,經常「被安排」。Andrew介紹,很多新移民學生由於沒有獨立的想法,什麼都要詢問家長,因此被美國同學稱為「Mommyboy」。

如何避免「高IQ低EQ」的情況?身兼南加州學院首席升學顧問的Andrew建議,首先要在觀念上進行調適。他表示,作為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和自尊。媽媽時常給予的「你很優秀!」「很棒!」之類的正面評價,有利於孩子為自己定位,並產生這樣的意念:「我是一個可以進好學校的孩子」。

有了自信,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初步確定自己的目標。在高中或者更早階段,家長就可和孩子一起瀏覽好大學的資料,確定專業。做到有的放矢。

關於語言突破,Andrew認為閱讀必不可少。他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去圖書館,從簡單讀物開始,慢慢增加閱讀的量和難度。美國孩子高中畢業考大學需要18000到21000的詞彙量。因此,要想在短短四年裡實現語言關的突破,記憶單詞時一定要配合閱讀。

来源:僑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