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看不見的時空漩渦 挑戰現代科學(組圖)

 2011-06-02 2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7
    小字

2011年5月6日,全世界媒體報導了一個重大科學新聞。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總部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公布,科學家們經過仔細的檢測,發現地球周圍確實存在時空漩渦,並且其各項參數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完全符合。探測的結果來自對引力探測衛星B(GP-B)項目組的數據分析。項目組的首席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弗朗西斯.艾福瑞特(Francis Everitt)表示:「正如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那樣,地球附近確實存在時空扭曲。」


(Getty Images)

看不見的時空漩渦

完成這項探測的是4個超高精度的完美球形陀螺儀,據報導其大小約相當於一個乒乓球,由熔凝石英和硅材料製成,其相對誤差在任何方向都不超過40個原子的厚度。每個硅原子直徑為0.117奈米,40個原子直徑之和,也不足5奈米。如此精微的儀器,方可以用來測算如此宏大的天體與時空之奧祕。儀器精密的微觀,和天體時空的宏大,都超過了人類自身感官的感知範圍。不難想像,探測到的結果,一定會是符合人們日常理念的。

NASA科學家團隊證實到的地球周圍的時空漩渦,就在我們抬頭仰望的上空,可是我們看得見嗎?別說看不見,摸也摸不著。可是它的確就在我們以為的空空如也的四維時空中存在著!我們周邊的四維時空中,居然還夾雜著看不見摸不著的微小扭曲,說起來夠讓人驚奇。

如果地球旋轉會帶來時空漩渦,那麼大膽猜測一下:組成世界物質的原子、電子的旋動,會不會同樣產生時空漩渦?星球、地球、原子、電子的旋動頻率不同,是不是同樣是因為它各自又有自家的時空體系呢?如此的話,真實的時空,會不會比我們認識的更加複雜?它們很可能是縱橫交織的。問題是,我們知道,現在的儀器完全檢測不出來,連地球天體周圍的宏大時空扭曲,都要奈米級別的精微儀器才能探測,原子、電子周圍的時空差異,那還不得是中微子粒子尺度以下精度的儀器才能測度?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中微子到底長啥模樣,還是未解之謎。


(Getty Images)

挑戰現代科學概念

我們試想,如果那個所謂被扭曲的時空、時空漩渦,裡面的空間時間尺度,按照現在數學上曲率的概念,跟周圍的尺度都不一樣了,這會造成空間性質相當的差異;那麼我們還未探測到的空間的奇妙性質,可能更出乎想像。比如,會不會存在一大堆「高密度」層疊在一起的時空千層餅,看上去是很厚的一層漩渦,卻是一大堆看似非常稀薄的時空層疊在一起?

假想歸假想。然而,NASA發現時空漩渦現象,或許為我們帶來一個可供深層思考的問題:現在科學的概念、推理,有沒有存在「錯位」問題?

現代科學,成也數學、敗也數學,成在概念上、敗也在概念上。概念之外,還有理念的原因。概念即是觀念,理念即是推理或邏輯、推理系統。我曾經詢問過周遭從事文學、語言方面的朋友:「你們想過這問題沒,人類各個國家,他們不同的語言之間,為什麼能互相翻譯?」朋友一時啞然。我說,個人認為,是因為全人類的基礎觀念、基礎邏輯,是基本一樣的,因為這一樣的觀念邏輯,才讓語言之間可以互譯。為什麼自古以來互相完全隔絕的不同人種和族群,會發展出來一樣的觀念和邏輯呢?這個問題,不是值得深究的嘛!

肉眼所見是時空錯位後的投影?

再想一想,人們之間為什麼會有紛爭、會有誤會與摩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是彼此之間堅持的觀念或邏輯,相互之間出現了錯位。並且雙方不能、不願修正這錯位。錯位麼,不同層面,不同方向的錯位。

第一,會不會是把不同層面的東西放置在一個層面研究,研究錯位的東西。這世界,我們眼中的、我們認為熟悉的這個世界,還有我們日常慣見的東西,說不定就是一個無數的相同的或不同的時空,縱橫交織在一起的三維立體投影面。這個投影圖上,看上去緊密交錯在一起的,或許他們是來自不同空間的投影,這些投影之間的「關聯互動」的規律,就成為我們認為的規則、定律、甚至認為是真理。正如現代科學研究都要建立在推理、假想甚至近似的基礎之上。

但是人們日常的觀念,認為這大小遠近、古往今來,就是這樣的三維時空、四維時空了。把這個單一投影面,當成了無所不包。這很可能就會造成一種自我封閉,然後,就演化成眼見為實,成了科學上的歸納法,當作了指導科學研究的圭臬。

再一個,把科學中的一切都氾濫推廣的現象,人為製造更多的錯位。現在科學的根,就封存在我們假想的這個三維、思維時空之中,然後人們再把自己歸納出來的被壓扁到這個時空中的「規律」,毫不猶豫的推而廣之,用於研究許許多多可能並不是我們這個時空中的萬事萬物。更多解釋、理論又隨之而來。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的照抄照搬的僵化的教條行為,成為現代科學上的演繹法的一部分。演繹法,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地位之不可動搖。

現代科學演繹的可能僅是本質的一部分

自我封閉和自我膨脹,這一對原本互斥、矛盾的潛在觀念,在這裡離奇的融為一體,促成了認識世界的一種基礎方法。

歸納、演繹,本產生於我們生活的這個層面、這個空間。在人們並不知道時空是怎樣的,以及如何區別判斷不同時空的時候,歸納、演繹,作為一種輔助的日常生活的工具性方法,應該說沒什麼大問題,只要懂得斧子用來砍柴、菜刀用來切菜這樣的基本區別就行。

或許,歸納演繹的都是現象,不是本質。數學、物理等學科,雖然有研究事物本質的本意,但現代科學這條路,可能更多是研究表面現象。那你或許會說,愛因斯坦相對論,不就是現代科學嗎?相對論揭示的時空,不就是本質嗎?是,相對論揭示的是本質,但是可能僅僅是本質的一部分。

這麼微觀、這麼宏觀的宇宙時空,科學儀器測不到,不能盡知。中國古人有訓:天外有天。

誰能窮盡其妙呢?

来源:新紀元週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