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晚間,中國著名藝術家和批評政府的人士艾未未出人意外地取保獲釋,回到北京家中。德國各媒體在第一時間內報導了這一消息。《法蘭克福評論報》寫道:
"取保釋放在中國十分罕見,它也許表明,國際上的巨大壓力起了作用,中國政府在尋找一個能保住面子的解決方法,因為這一事件對政府的形象已造成巨大損傷。過去兩個半月內,數十位外國政要出面支持這位藝術家,許多本來要在中國舉辦的國際藝術文化活動被取消,許多國家出現了聲援艾未未的遊行。
"北京要求外國尊重中國法律,其結果恰恰相反。國際上把艾未未一案視為中國黨和警察為所欲為的象徵。中國的調查部門審理時就多次違反中國法律。即使這次暫時釋放後,我們也沒有理由預料,這位藝術家會受到公平的審理。"
《德國金融時報》的社論認為,艾未未取保獲釋,"對艾未未本人來說,是一件好事,不僅因為他走出了黑暗的牢房,也因為這一行動具有象徵意義。它表明,在當前就方向問題進行的黨內爭論中,自由派又一度佔了上風":
"對於中國今年發生的事,西方難以一眼看穿。觀察家們評估說,自1989年殘暴鎮壓學生運動以來,中國的政治氣候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低迷。過去幾個月,數十名異議人士、律師和藝術家失蹤。駐當地的外國記者工作時受到阻撓,新記者不允許入境。即使在中國並沒有發生在西方看來是激烈的事件,但本來就受到檢查的網際網路仍然受到進一步限制。
"決定政治僵硬化的首要因素是外部條件的改變,尤其是北非的民主覺醒。阿拉伯世界的革命使北京膽戰心驚,正因為網際網路組合起來的青年是這場革命的主力。在允許網際網路進行多大程度交流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自己長期處於意見不一的狀況。一些流亡的中國人在網上號召'茉莉花散步'更加重了黨內潛在的妄想狂,儘管實際上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此外,明年秋天政治局領導的換屆也使這個一心維穩的政權更加神經質。雖然公眾無法得知黨內派別鬥爭詳情,但現在這樣的時候鬥爭尤為激烈,有時從國家報紙社論的字裡行間就可以看出,它們代表了互相對抗的路線。
"所以,批評政府的人士艾未未此前遭到逮捕引起了驚動,因為他的知名度過去一直保護了他。只要有像他這樣的人失蹤,就說明強硬派的行情看漲。現在看來,他們被剎了車:上週,中國取消了記者簽證延期的規定。中國的政治何去何從,至少現在又成了未知數。"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全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