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雖然母愛的偉大不分年代遠近而有差別,但焦慮度絕對不同。以前的媽媽沒有一群所謂的專家,天天在媒體、報章雜誌上耳提面命,不管是生一個或是生一大群孩子,一向都遵循自己腦袋裡的智慧和直覺來養育。雖然少不了婆婆媽媽、三姑六婆來湊熱鬧,但原則上,意見雖有分歧,相距不會太遠。
可是放眼看去,現代所謂的「專家」,有些是無師自通型,有些是人云亦云型,有些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危言聳聽型,只有少數是學院派,會乖乖的照著學術理論和研究結果來發表言論。可憐的父母哪裡知道這些專家到底師出何門,一打開電視、扭開收音機、翻開報章雜誌、進入網際網路,就發現光是一個主題就有百家齊鳴、各彈各調的奇特現象。
專家各彈各調
有一天,一位媽媽終於忍不住問我:「為什麼你們專家說的都不一樣?有人說:‘吃腦補腦,吃腎補腎。’你卻說:‘不要相信沒有根據的話。’有人說:‘要孩子專心讀書,就要坐得端正,眼觀鼻、鼻觀心。’你卻說:‘孩子讀書時,可以吃水果、堅果和蔬菜棒,也可以喝水、上廁所、聽音樂,或是搖頭晃腦都很好。’
「有人說:‘電玩、線上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腦力,讓孩子變聰明。’你卻說:‘小心電玩和線上遊戲,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孩子還會模仿暴力電玩裡的不良行為,甚至有上癮的危機。’有人又說:‘皮紋測試可以預知孩子未來的智能發展和專長。’你卻說:‘腦神經網路會隨環境、教養而改變,不僅充滿可塑性,而且潛能無限。’……」
被這位媽媽連珠炮般的問題轟炸,我不禁掏出白手帕投降。喘口氣,恢復一些神志後,為了善盡身為「專家」的職責,我挑了一個簡易的問題,做有根據的釐清,希望可以稍稍紓解現代父母不知何去何從的焦慮。
水 小兵立大功
吃腦不一定補腦,但「吃」絕對和腦子的建構、發展有緊密的關係。吃,不一定能吃出聰明,但絕對能吃出健康和預防變笨。
大家以為腦袋只會「飢腸轆轆」,因此只關心如何提供腦袋好吃又健康的食物,卻忽略了腦袋也會「口渴」。當腦袋「口乾舌燥」時,會有訊息運送緩慢、處理失靈、短期記憶發生短路、數理學習困難的現象發生。
betway体育手机网 研究發現,當腦袋缺水時,更要加倍工作,才能達到平日的表現水平。二○一○年,英國倫敦金恩大學(King's College London)著名的腦神經科學家坎普頓(Matthew J. Kempton)和他的研究團隊,邀請十名身強體健的青少年進行實驗,要他們在水分充足和脫水兩種狀況下,躺在功能性磁振造影中,完成一幅拼圖。
實驗結果發現,他們在這兩種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表現旗鼓相當。但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青少年在脫水的情況下,前額葉和部分頂葉會消耗較多的能量。因此,研究者總結實驗發現,如果在一段期間,沒有給予腦子足夠的水分,會減損腦子思考、策畫、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九年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的心理學家埃德蒙斯(Caroline J Edmands)和傑夫(Ben Jeffes)發現,如果在考試前給予六七歲有輕微脫水現象的孩子飲用一杯水,考試成績馬上提升。另一個實驗發現,給七到九歲的學童適時補充水分,可以明顯提升視覺專注力。看來,水在學童身上發揮了立竿見影的學習助力。
家有學齡期孩子的媽媽,為了讓孩子變聰明,常常焦慮的尋覓各種偏方或食物,連維他命、魚肝油、聰明丸都名列其中。如果你的孩子屬於一下課就衝向操場,玩到上課鈴響,顧不得上廁所、喝水就滿身臭汗的衝進教室,或是上課時腦袋很容易放空的孩子,這時,水可以立下的戰功絕對比維他命、魚肝油來得大。請提醒這樣的孩子,上課和考試前記得喝一小杯水,讓口渴的腦袋縱情暢飲。上課老是呈現缺水狀態的小腦袋,在「水」這個小兵的滋潤下,就能輕鬆愉快的進入運作狀態;讓孩子能夠專注學習,並且記得牢,進而拚出好成果。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讓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