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十年來中國小留學生日益增多,站在語言教學第一線的人士和心理臨床專家也都感觸深刻,認為小留學生各有優勢和劣勢,總體比起老一輩留學生,缺乏奮鬥的精神,並提醒家長在出國前除了給孩子物質上的支持,心理和文化上的準備也必不可少,應主動瞭解中西文化的差異。
紐約市立大學皇后社區學院新進港英文培訓班負責人吳經端指出,近十年以來,中國高中留學生快速增加,人數能佔亞裔學生的一半。由於美國留學政策的開放,現在的大陸高中生直接持F-1學生簽證出來,不像早期還得先申請J-1訪問學者簽證出來,來美後再轉成F-1簽證。她認為這些學生的優勢在於能迅速掌握計算機知識和betway体育手机网 電子產品,吸收能力很快;劣勢則在於缺乏奮鬥精神,不太懂得待人接物,喜歡抱怨投訴;而有些人出來唸書完全是奉父母之命,會出現懶惰、不上課、遲到等現象。
吳經端說,其實「這些孩子也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但是能否自覺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她還指出,從留學生選擇專業來看,明顯從過去的理工專業轉向商科,而學生之間雖然奢侈一族不佔多數,但講究名牌服飾還是較為普遍。
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麻省總醫院精神科醫師範曉舵,則將小留學生在面對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時的心理調適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其中不少他所接觸的小留學生患者都是在第二階段文化休克(Shock Phase)中出現問題。其中第一階段為蜜月期(Honeymoon Phase),主要指新來美國的頭三個月,通常學生都會非常興奮,而且從申請到接待都是中介公司一條龍服務,家長們還會組團來看學校;然而到了三個月至六個月階段,進入文化休克的學生們則會感到較強的孤獨感,語言和人際交流都出現困難,容易生氣,打電話向父母哭訴,不少學生會停留在這個階段久久無法出來,嚴重者還會出現虛幻狀態,需要接受住院治療。
範曉舵表示,一般文化休克後學生會進入調整階段(Adjustment Phase),主要指來美後的六至12個月,開始腳踏實地面對和解決生活學習的基本問題;第四階段為平穩期(Mastery Phase),學生已比較能自如地面對自身和西方的文化。
對於華人小留學生常出現的文化困擾,範曉舵指出主要呈現在交朋友和老師互動等人際關係層面,在美國,朋友間關係相對獨立,重視個人隱私;而華人則習慣依賴於朋友,這種差異性容易讓小留學生受挫,有的人甚至選擇放棄;還有就是和老師間的互動,在中國,老師多被視為師長的權威角色,所以來到美國以後,有學生生活中遇到麻煩也習慣找老師幫忙,比如有個華人學生和房東發生矛盾,以為找教授幫忙就能解決,教授婉言謝絕後,該學生又誤會應該給教授送禮,結果讓美國教授大為困惑。
範曉舵提醒華人家長,並非所有的事情都能用錢解決,出國前想一想到底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做好心理和文化上的準備,因為即使是出生在美國的華裔第二代,是讓孩子上名校還是順應孩子興趣發展也是在美華人家長所面臨的課題,更何況是剛來美國的小留學生;家長應該在選擇學校時,就瞭解是否有相應配套支持國際留學生心理、生活和文化的服務,同時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從文化、生活和思維習慣上瞭解中西的不同,不要徹底成為「空降部隊」,落地後摸不著頭緒。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小留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