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逾4萬座水庫存在安全隱患

 2011-08-25 03: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媒體報導,國家水利部門啟動規模龐大的病險水庫維修工程,因為中國各地存在安全隱患的水庫達到4萬多座,佔中國水庫總數的一半。

中國媒體在導致數百人傷亡的「7•23」甬溫線高速鐵路交通事故發生一個月之際,再次將公眾的目光拉近到數萬座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水庫、水壩之上。

官方《人民日報》主辦的《中國經濟週刊》betway体育手机网 一期以「病壩之患:4萬病險水庫的威脅」為題,彙集北京、湖北、江西、安徽和河南等地記者的報導,披露中國各地大量超期服役水庫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報導說,上世紀50至70年代,中國完成了水利工程建設的「大躍進」,成為世界上水庫數量最多的國家。但限於當時的 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質量和建設水平普遍不高。在全中國現有的8萬7千座水庫當中,大部分是在當時建成的小型壩。這些小型壩中的90%以上是土石壩,壽命大約為50年。到目前為止,基本都已超期服役。由於缺少必要的維護經費,中國的病險水庫的數量已超過一半,達到4萬多座。

長期關注環保問題的旅美中國作家鄭義表示,《中國經濟週刊》的文章指出了中國各地水庫所存在的安全隱患:

「這一塌陷,要正視現實。提出了中國有七萬多座病險水庫,這個問題是歷史造成的。過去只是修庫,但是維修水庫的資金一般是相當缺乏的,而且很多水庫大量的淤積以後後來就廢掉了。但是這些水庫它能攔截水,而且有可能潰壩,對居民造成相當大的危險。實際上基本狀況是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一旦潰壩非常危險的,比如說那一次駐馬店水庫的潰壩,當時死了有的人說20萬、有的人說10幾萬、有的人說30萬,這個數字我們現在可能不一定能搞得非常清楚清楚。這事情往往不在媒體的視線之下,所以很多事情發生了大家也不一定知道。」

中國水利部在1998年長江沿線的洪災過後進行的普查結果證實,當時被稱為「病險水庫」的比例在50%以上。《中國經濟週刊》的報導指出,目前中國的4萬多座病險水庫不但絕大部分分布於農村,還有一些處於縣市的上游,中國全國頭頂「一盆水」的城市有179個,佔全國城市數量的25%以上。中國水利部的統計數據顯示,自1954年建立潰壩記錄以來,全國水庫中已發生潰壩的超過3500座,其中水庫所佔比例佔99%。

曾任職美國環保署中國項目負責人的楊興泰表示,中國早期以農業灌溉作為水庫的主要功能,但近年隨著水利發電成為發展經濟效益的方式之一,水庫、水壩的安全隱患更加不容忽視:

「水壩一般設計是30年到50年都已經到期了,檢修的工作特別重要。一般情況下,在美國水壩到期了以後,可能會把它解決和消除掉,水壩恢復原來河川的狀態。水利部對這些事情應該特別加以重視。假如一些比較危險的水壩潰決了以後,對下游居民有生命財產的損失。中國早期的水庫發展恐怕不止幾萬坐,可能很多。對生命財產的保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必須要加以重視。水壩的設計年限已經到了,就應該去預先維修。把將來的發展,必須把生態環境的保護考慮進去。」

中國河南省駐馬店地區1975年發生數十座水庫漫頂垮壩災難,曾導致周邊1千多萬畝農田被毀。雖然官方公布受災人群為1100萬,死亡2萬6千人,但民間和外界的估算卻遠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中國經濟週刊》的報導指出,目前中國的大部分病險水庫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加固和維修水庫的資金問題最為棘手。雖然近年中央政府對此有所投入,但地方的資金配套問題卻始終達不到要求。由此造成很多水庫的加固成了「半拉子」工程,即便通過驗收,卻留下另一種方式的安全隱患。

旅美作家鄭義認為,中國媒體敢於揭示病險水庫的現狀,有助於引起輿論更廣泛的關註:

「現在開始討論和回顧這些問題是比較好的,它開始在關注這些問題,而且開始公開討論,這樣討論最後能夠擴大到什麼樣的範圍?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但是起碼作為他們來說,有希望公眾來參與、關心和討論這樣一種意識,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只要有廣大的民眾的參與,事情一定能夠得到一個比較準確的結論。所以我認為,開始討論這件事情本身,比表達的那些結論性的意見,比哪個重要的多。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頭。」

《中國經濟週刊》的報導指出,一場動車撞車事故會導致數百人傷亡,而一次潰壩卻能使數萬、數十萬、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擁有水庫數量最多的中國正啟動世上最大規模的病險水庫維修工程。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