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藝術展體現窮人智慧(組圖)
中國藝術家宋冬
一位中國藝術家把北京胡同裡平民百姓經年累月積攢下來的老物件,稍加裝飾和組合,搬進了藝術殿堂。這就是宋冬在北京798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展覽《窮人的智慧》。
展覽館彎彎曲曲的通道邊,擺放著過去司空見慣的蜂窩煤和老式爐子、碼放整齊的木板與磚頭、街坊鄰里飯後聊天時坐的小板凳、栽種在各種器皿裡的花卉。置身其中,參觀者彷彿走進了北京那迷宮般的胡同。
宋冬出生在北京,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他把這些物件請進藝術中心,不僅是為了懷舊,更是因為他從中看到了窮人為了改善生活而展現出的智慧。
窮人生存之道
宋冬母親積攢的各式肥皂
一個玻璃櫥櫃裡展示著宋冬母親攢下的各種肥皂。工作人員王先生解釋說:「他母親有一這麼個習慣,就是一些肥皂她會留下來, 不是這樣整塊的肥皂,是肥皂用小了之後就不好再用了,所以她會把省的小肥皂塊兒捏到一起, 然後這樣可以繼續去用。」
展覽大廳擺放著一個四壁由老式門窗組成的屋子,中間是一張木床,一棵枯樹「破床而出」,向上伸展著枝條。這個場景北京人不會感到陌生,在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裡,張大民的新房就是圍繞一棵大樹搭建而成的。宋冬把這個裝置作品取名為《與樹共生》。
宋冬的裝置作品《與樹共生》
他說,大雜院中的鄰居們使出渾身解數來解決居住空間狹小的窘境。當最後無空間可佔時,幾戶人家圍著一棵數無計可施。有智慧者,想出了既不伐樹又可佔據空間的方法,他把樹「借」到自己家中,讓樹從自己的床上生長出來。
現在條件好了,慾望也多了
觀眾謝先生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看到《與樹共生》,他頗為感慨:「現在條件好了,人的慾望也多了, 那個時候住在這兒的人很滿足。艱苦奮鬥,自己創造一小點的地方也很珍惜, 很熱愛生活。用自己的勞動,逐步逐步的改善生活。 」
宋冬的裝置作品《與鴿共生》
展廳裡擺著一架廢棄的老式電話交換機,可是從背面看,卻是一個大衣櫃,顯示出北京人對廢物的巧妙利用。其實,這個展覽已經存在了六年,以前叫《物盡其用》,曾在國外巡展,並獲得第六屆光州雙年展大獎。
消費時代的反思
《窮人的智慧》展是對過去展覽的延續。宋冬希望展覽能給生活在當今消費時代的人們帶來一些啟發。
《窮人的智慧》中的部分展品
他說:「消費時代的概念就是不斷的拋棄。比如說我們的手機,明天出來一款更新的,多了兩個功能。那我們老的就不能用了,就會要用那新的。這對於科技來講是一個推進。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講,你是否(真的)需要多的那兩個功能?」
宋冬說,人們應該想想,淘汰下來的東西,或者過去的許多東西,是否真的都沒用了。
藝術源於生活
宋冬從小生活在貧困中,一家四口人曾居住在面積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屋內。因此,宋冬的母親趙湘源非常惜物,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能利用的則利用,暫時無法利用的就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2002年,父親去世後,宋冬開始跟母親系統整理這些廢舊物品,並試圖瞭解它們背後的故事。2005年,一萬餘件殘破的日常用品被擺進展廳,成了藝術品。用宋冬的話說,「藝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藝術。」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