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兩位大隱士巢父、許由,他倆共同創造了一樁千古佳話:許由洗耳的故事。
堯在考察繼位人時,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眾基礎。堯聽說陽城(即當今洪洞)的巢父、許由是大賢者,便前去拜訪。初見巢父,巢父不受; 繼訪許由,許由也不接受禪讓,且遁耕於洪洞的九箕山中。堯執意讓位,緊追不舍,再次尋見許由時,懇求許由做九州長。許由覺得王位固且不受,豈有再當九州長之理,頓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邊,清洗聽髒了的耳朵。《史記》注引皇甫謐《高士傳》時,記述了許由洗耳的情景:
「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許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誰能見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許由自視高潔,然巢父更勝許由一籌:你許由不接受王位,隱遁起來不吭聲則罷了,還大談洗耳原由,是另一種沽名釣譽。我下游飲牛,你上游洗耳,豈不有意髒我的牛口?
許由洗耳的另一說是在河南穎水,但洪洞九箕山下有許由洗耳泉和巢父棄瓢地遺址。這故事發生在哪道溪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說明瞭中華文明的源頭之水是何等明澈、潔淨!正是這清澈的文明之波,溉澤了中國文化的精神森林。巢父、許由這兩位洪洞的隱君子,雖未登帝位沒有作為,但卻以六根除淨的仙風道骨驚天地泣鬼神,被歷代高人吉士、賢達俊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巢父、許由身上氤氳著一種至美至潔的文化氣韻,這兩面遠年的標幟,幾乎可以成為一個民族的人格坐標。
當今,在人們把權力的鴆酒當做美酒瘋狂啜飲時,在一片後庭花與卡拉OK的謔浪笑敖中,是無法體會許由洗耳故事中的。人類面對商品經濟的衝擊已顯得脆弱無力,精神上的矮化也使人們沒有那份心境和教養走近巢父、許由了。
唐堯未得許由,四方人士皆推薦虞舜,舜於20歲以孝聞名天下。《洪洞縣誌》載,堯於訪賢途中,在洪洞歷山下遇到躬耕壠畝的舜,見舜用的犁轅上拴有簸箕,便問其由。舜說,牛走得慢了,需要鞭策,但牛拉犁已經夠辛苦,再鞭抽於心不忍,所以拴個簸箕,不管哪個牛走得慢了,就敲敲簸箕,這樣黃牛誤認為打黑牛,黑牛錯覺是抽黃牛,兩個牛都走快了,何必鞭打呢。
堯帝聽後,不勝感佩:舜對牲畜尚能如此愛體恤,讓其承以帝業,定會愛民如子。然而,唐堯深悉,一國之君,身系天下,一時一事還不能完全證明舜的才德。於是,堯將娥皇、女英兩女嫁舜,以觀察舜的治家本領;又讓九個不成器的兒子與舜一道生活,以考驗舜的教化才能。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什麼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