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伽利略曾說:「我無法教他們東西,我只是幫助他們學會發現。」這句話道出了科學教育的真諦。每個孩子對大自然都有與生俱來的探究欲,但是,成人往往過分講究實際與效率,讓孩子的奇思妙想受到壓抑,總是在有意無意中扼殺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想像力!
有一次我與人分享一個平底鍋流浪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是這個原本被人忽略的平底鍋後來成了鳥窩,許多鳥在它身上棲息、生蛋、長大、飛出去又飛回來。故事說完了,我問成人們:「平底鍋除了做鳥窩以外,還可以做什麼?」
成人們搜腸刮肚,好不容易擠出了諸如「貓狗食物盤」、「花盆」等容器類的答案。但同樣的問題我問小朋友,答案可妙了:「可以打壞人」、「當樂器」、「磨亮了當鏡子」、「加上長針、短針當時鐘」、「巨人的乒乓球拍」等,完全超出了平底鍋原有的功能。看樣子,成人們的想像力需要向小朋友學習。
為什麼孩子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想像力的光芒卻漸漸暗淡了呢?主要的原因是,成人總是在有意無意中扼殺孩子的想像力。成人常常會說:「別做白日夢了!」「別浪費時間了!」「那是不可能的!」「這根本就不像!」「標準答案不是在這裡嗎?」
殊不知,夢想也好、幻想也罷,都是促成想像的原動力,「不可能」、「不像」更是武斷的說法。著色時頭髮要塗黑的,塗成綠色就是錯誤;人要走在地上,在空中漫步就是錯誤;馬畫得比雞小就是錯誤。然而,21世紀的今日,許多的不可能早已變成可能,頭髮可以染色,每天頭頂不一樣髮色的人並不少見,連眼球的顏色都可以藉著隱形眼鏡而改變。武俠片裡功夫高手吊著鋼絲飛檐走壁,動作還很優雅呢!改造基因可以做到讓雞比馬大,沒有什麼是不可能做到的,退一萬步來說,不可能又怎樣呢?孩子為他們創造出來的「可能」所設想的理由,遠比「不可能」來得珍貴啊!
「標準答案」也是扼殺想像力的主要凶手,從小到大,為了批閱方便,為了公平起見,或是為了升學考試,唯一且標準的答案早就成為孩子共同的痛。一字不落地背課文的解釋、一成不變的實驗步驟,讓孩子的想像力從充沛到枯竭,實在可悲。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以下提供一些做法供父母參考。
1.痛快地去玩
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許多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大家假裝來假裝去,演小孩、媽媽、校長、公主,想像自己就是扮演的角色,模仿或創造該角色應有的行為舉止和言談表現。掃地用的掃帚搖身一變,變成俠客手中的寶劍或貓王手中的吉他。地上畫幾個幾何圖形,再加上個小布包,大家又蹦又跳,可以玩上好幾個鐘頭,想像力就在遊戲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來了。
2.多接觸大自然
稱大自然為「想像力的教室」並不為過,孩子的心靈在大自然中極容易被觸動。孩子通過親身的實踐與體驗,發現許多成人沒有注意到的事、看見許多成人沒有觀察到的景色,這就是孩子從大自然中啟發的想像力。
3.多接觸藝術
繪畫、折紙、音樂、戲劇等藝術活動對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空間智慧及靈巧度都有極大的幫助,父母應及早提供這樣的環境。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應多肯定孩子的努力,並鼓勵孩子表達他創作藝術的想法,但要避免過度地讚美或批判,因為這樣反倒會讓孩子不斷重複成人讚美的方向或逃避成人批評的表現,反而限制了他的想像力。
4.鼓勵孩子閱讀
閱讀除了能增長知識、啟迪智能以外,更是一種「神遊」方式。透過書本,孩子可以上天下海、遊覽世界各地、與書中人物跨時空交流。不論是繽紛多彩的視覺圖像,還是溫馨動人的故事情節,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與創造力。如果再加上父母的陪伴,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發問、比較、猜測,畫下來、演出來、發表不同想法,想像力的培養就更能事半功倍。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啟發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