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戰事過程,趁著大陸勢如破竹的局面一路來到島嶼作戰的共軍,可說銳不可擋。如今舟山烈士陵園內的烈士事跡陳列館內部的展示牆上,貼滿了共軍解放舟山的勝利照片,似乎還在回味那段讓國軍潰敗的勝利滋味。
對國軍而言,保衛舟山是阻止洪流的當下選擇。舟山撤退67軍225團國軍孟茂三就說,「那個時候我們的周圍都是共產黨啊!像桃花島啊、岱山島、大塘島、大榭島、金塘島,統統都是共匪佔領!」對孟茂三而言,那是不能說出害怕的時候,沒有容許怕的空間和環境,只有殺敵才有活路!
1949年11月3日下午四點,解放軍重砲轟擊舟山本島東南方的登步島,1萬多名解放軍,對上駐守島上的3千多名國軍。當年國軍被解放軍逼到雞冠礁,登步島四分之三範圍都被解放軍佔領,當年200團排長劉修連,也在被追擊的隊伍裡,劉修連回憶「登步島戰役解放軍砲火極猛,我軍挺不住了,就稍微退下來,之後我們又攻上去,到了第二天(5日)早上差不多,共產黨上面攻下來了。」
浙東解放文史工作者毛德傳說,9個半(連隊)步砲兵攻勢很猛烈,第二天天亮就佔領了登步島四分之三。
石覺急電67軍的劉廉一和87軍的朱致一,共6千餘軍力分東西兩路增援上岸。當時67師的程皓就在增援的部隊裡,他回想那個一生永難忘記的夜晚。
「5號夜裡凌晨到了瀋家門,船已經到了登步島了,但是雞冠礁那邊沒有碼頭,不能夠靠岸,」增援國軍在距海岸百餘公尺之外,就跳海半泅泳地登陸。」
48小時後,國軍派出114架次戰鬥機,密集轟炸登步島,切斷瞭解放軍的補給線,戰局突然有了大逆轉。
孟茂三說,11月4號晚上打到5號一整天,到天亮的時候,臺灣的飛機增援,讓共軍無法再到登步島補充火力。登步島爭奪戰是1949年國共在舟山群島戰役中打得最激烈的一次。
當時舟山登步島居民陳建倫說,軍人之外的老百姓死了20幾個人,都是在防空洞裡頭炸死的。當年的防空洞很簡陋,底下挖一個坑,上面用門板蓋起來,蓋一些土;炸彈一炸門板就垮下去,人在裡面就悶死了。一個洞13個、一個洞14個,一共27個人就喪生。
孟茂三記得,當時真的是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和其他戰場一樣,島嶼作戰生和死同樣血腥、同樣殘忍,也一樣讓身歷其境者不忍回首。
毛澤東為了舟山發過7次電報,提出的先打定海後打金門。中共認為,定海打下來,把部隊把船隻移到附近又可以打金門。不過戰事慘烈的登步島戰役打了3天終於結束,國軍這才守住舟山本島的安全,國共雙方也在舟山群島各島之間維持了半年的穩定對峙。
登步島戰役67軍199團連長朱有華記得,蔣經國特別到舟山強調登步島戰爭勝利,不光是穩定了舟山,而且安定了中華民國。
1950年3月蔣介石復行視事,當年戰地記者華慧英曾跟著蔣經國,將蔣介石在臺重新執政的新聞影像帶往舟山以穩定軍心。時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員華慧英透過鏡頭,將國府風雨飄搖中的核心中樞已經復出的消息,對舟山人民而言,卻在看似平靜的小漁村裡,拉扯著國共雙方的力量。有時力量大到承受不起。
出生舟山嶽正武兩位叔叔就受到無情波及。它(舟山稽查處)就說他叔叔是接受共產黨委託的華東軍區委員,就把這些人抓起來,包括舟山有名地方仕紳都抓起來,裝到麻袋裡用石頭把他沉到外海。
今年91歲的蕭政之是當年舟山岱衢巡防處處長兼滃州縣縣長,在他手中親自執行過槍斃共產黨的任務。
孩子兵的鄉愁之島
1949年11月國軍在登步島大捷後,臺灣方面士氣大振,蔣經國更身先士卒,走在最前線激勵民心。不過,在整個大戰略的考量下,最終不能改變1950年5月起,國軍自舟山群島撤退到臺灣的行動。這場大撤退,直接牽動了1萬6千多名舟山島民的命運,對他們來說,同樣生活在被海洋包圍的島嶼,但那頭的島是故鄉,這頭的島是異鄉。
時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的華慧英,因為職業原因,得以一路跟隨蔣經國穿梭在各個島嶼之間。這位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長子,在那個戰火烈焰的時代,不僅是父親領導地位的象徵,也是激勵民心士氣的一劑強心針。
華慧英記得,局勢很亂,各方人馬混成一起,敵我難辨。甚至匪諜、敵軍在自己人中,可說是風聲鶴唳。
「大陸來的漁船,上面兩塊招牌,這條船共產黨允許它到大陸來,舟山允許他進那個瀋家門漁港」,當地老百姓和大陸出來的人都有,最亂的時候,部隊在什麼方位、武器在那裡,說法不一,也很難查證。
當時登步島國軍,必須使用國府的票券和鈔票,象徵著國府的統治區有效統治及於舟山。
蔣介石此時心頭是很不好過的。他一方面必須得接受海南失守的事實,同時還得面臨死守舟山還是盡快撤離的兩難抉擇。(待續)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蔣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