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同樣是留學,差距怎就這麼大

 2011-10-07 15: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名車、豪賭和夜店生活

18歲的Kelvin津津有味地聊起自己與「圈子」裡朋友在一起的娛樂生活。

「那時候挺好玩的,晚上常去唐人街,吃飯、唱K,有時候去賭場。不過我運氣比較差,輸多贏少,有時候一晚上就得輸掉3萬鎊。」這名15歲起到英國留學、並轉學多次的富家子說。他的父母早年從中國內地城市到沿海的東莞打拼,通過製造業起家,逐漸積累起過億資產,現已移居香港。

Kelvin口中的「圈子」,在留英的中國「富二代」群體的社交中廣泛存在。記者發現,同一個「圈子」中的人大都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因為業餘愛好、休閑方式和消費模式相近,彼此能夠建立起認同。

不過,這些「圈子」也並不完全相同。即使都屬於「富二代」群體,有的「圈子」裡,人們夜夜笙歌,另一些人卻勤奮向上,不可一概而論。

晚上9點之後,英國各大城市華人聚集區的KTV、夜店、酒吧和賭場等場所,是很多「富二代」圈子最常前往聚會和流連之地。

Kelvin最初來英國時,讀的是私立學校,每年學費兩到三萬英鎊。在他看來,只有和與他有共同背景的朋友在一起玩才覺得生活有意思。從伯明翰到倫敦,他認識了不少朋友,大部分是家庭條件跟他差不多的中國學生。「大家能聊到一起去,也能玩到一起去,老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圈子。」Kelvin說。

他的朋友裡,有人愛買名車,Kelvin卻說自己「不玩車」,因為他還沒考到駕照。他對自己消費開銷也「算不清楚」。買名表是他的一個消費愛好,最喜歡的牌子是百達翡麗。

Kelvin稱,他也希望能結識新朋友,走出自己的「圈子」。但結交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後,他發現自己很難如願。

「我邀請新認識的同學一起玩,但他們都說要打工沒時間。他們在一起談論的話題很多是‘一小時能賺多少錢’,我和他們沒有共同話題。」他說。

事實上,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也的確讓「圈裡圈外」形成了一種隔閡,在留學生群體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圈子」現象比較常見。

至於生活習慣,在倫敦地區生活過多年的李楠(化名)告訴《青年參考》,在倫敦的中國「富二代」,有一部分人的購物理念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全身衣物都出自奢侈品牌。

李楠的父母在中國北方一座城市經營房地產。她的一名女性好友也來自房地產商家庭,平時上課時喜歡拎香奈兒、寶緹嘉等名牌提包,價格大多在一千英磅以上,外衣也價值上千英磅。

英國的數碼產品相比國內要便宜一些,即使不是「數碼發燒友」,「富二代」們也會購買一些數碼產品。英國的電信公司大多採用「簽話費合同換手機」的銷售模式,所以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手拿betway体育手机网 款手機並不出奇。「富二代」們則青睞價值幾千英鎊的Vertu手機,李楠就先後使用過兩款Vertu手機,她曾見過一名「富二代」用的是白金鑲鑽版Vertu手機,價值數萬英鎊。

「富二代」大多配備兩台電腦,一臺台式機,一個筆記本電腦,當然,在蘋果產品風行後,iPad成為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富二代」大多偏愛高端的IBM電腦,索尼電腦因為其「拉風」的外形,也獲得不少「富二代」青睞。李楠介紹,如果是「電腦發燒友」級別的「富二代」,一個機箱也許就要花掉上萬英鎊。

此外,英國發達的二手車市場,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讓買車成為很多「富二代」尤其喜歡做的事。國內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的老闆之子因為愛買車而出名。他曾經買過多輛法拉利,也因此獲得了「法拉利」的綽號。

低調、努力與自力更生

與此同時,在留學英國的「富二代」群體中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圈子」。在這些群體的家庭中,父輩對子女教育極為重視,對他們做人的方式要求也極為嚴格,很注重培養他們上名校、掌握最先進的知識,成為行業精英,鍛練他們的自立能力和商業眼光。

這些「富二代」群體,往往從上一輩白手起家、創富開拓的軌跡中,學到低調、穩健和勤勞的作風,希望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他們在各行業勤勞打拼,也正在崛起為一股重要的力量。

Lina的選擇體現著在英國的中國「富二代」們另一種生活態度。晚上8點,接到記者電話時,Lina稱自己還在加班,「剛剛領到飯,工作還沒做完,看來還有下半場。」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早上7點就到公司,餓了吃盒飯,這樣起早貪黑、勤奮敬業的「上班族」形象,和人們想像中的「富二代」完全不同。

Lina來自中國深圳,父親的企業資產雄厚,涉足金融和房地產業。Lina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名校讀書,目前就職於倫敦金融城的一家跨國投行。她為人低調、做事努力,也很少購買高調的品牌,所以極少有人知道她是「富二代」。

「我知道人們一提起‘富二代’,就會想到炫富、敗家這些詞,的確是有這樣的人存在,但我認為家庭條件並不能決定你走哪條路,關鍵還是看家裡的教育和自己的選擇。」Lina說。

Lina說自己並沒有刻意迴避「富二代」這個詞,因為她認為自己「最大化」地利用了父親為自己提供的條件,努力地學習,用心地工作,「對得起這些資源」。

「我父親從小就告訴我一定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而且直到今天,我父母依然非常努力、低調和勤儉。我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從小耳濡目染,不可能去過一種依賴別人、自己不努力奮鬥的生活。」

Lina的同學也有很多來自中國富裕家庭。「我在劍橋讀書時的朋友圈子中,很多人家庭條件都不錯。但他們都很努力地學習,有自己事業上的追求。」

Lina的人生目標是成為金融業人士。「如果父親需要我去幫忙處理公司的事情,我當然願意出力,但我不會放棄自己的事業目標,會努力去找到平衡。」

據Lina透露,在她的朋友圈子中,有一些人畢業後回國,因為家裡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加上自己的知識才能和國際視野,的確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時也創造了不少社會價值。

而「不愛讀書」的Kelvin則坦率地承認,「財富」的確在有的時候會限制自己的成長。「特別是你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就會想到依靠家裡。但我卻並不認為 ‘富二代’有什麼不光彩。我們一出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了,我們沒得選。」他說。

来源:留學中介吧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