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賣房後的苦惱

 2011-10-22 12: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好友剛賣了套房,手捏200多萬元巨款後方知煩惱叢生,急急來諮詢我這個資深賣房人士。

煩惱源於「保值」二字。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哪怕按照官方公布的數據,也是在月月新高,何況老百姓心裏自有一筆賬,按照好友的設想,如果這筆錢的年收益率達不到8%,那麼就算保值失敗,做到10%以上,才算是略有盈餘。那麼如何保值增值呢?

首先,做實業是絕對不考慮的。那麼多實業家都在急著把手裡的錢套現,沒理由自己一個毫無創業激情的中年婦女再衝進去。其次,再買房短時間內也是不考慮的,否則幹嘛要賣呢?這樣一來,也就金融產品可以考慮了。

按照8%-10%這個標桿,好友去理財市場上兜了一圈,結局惟「失望」二字可形容。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型基金,穩則穩矣,收益率卻不理想,大部分只能做到4%-5%,只比存定期好了一口氣。信託產品,倒是有可以做到8%至10%的,如果資金量再大點,比如300萬以上,11%也敢承諾你,但是一看產品的投向,不是做地產就是搞城建,換句話說,要麼和開發商同患難,要麼和地方政府共呼吸,作為一個剛賣了房子的人,這些項目都是不考慮的!

如此,穩健型的品種基本沒看得上眼的。那麼,就來點激進型的吧。IPO非常熱,現在很多私募都瞅準了這一塊,忽悠你把資金投進來「火線入股」。私募吹的時候自然是天花亂墜,什麼兩年後包上市啊,什麼翻倍不是夢想,市道好時翻10倍也有可能啊,巴拉巴拉,不一而足。好友來諮詢我,我再去諮詢報社財經版專做這一塊的編輯,得到的回答是:正規的IPO流程,5到7年上市是正常的,「兩年以內包上市」根據中國特色,你一定要說沒有吧也不敢保證,但你可以排排社會關係,看看自己到底是證監會主席他乾女兒,還是公司董事長他二奶?

這條路也滅了,好友垂頭喪氣了一陣,前日忽然興沖沖打了個電話給我,說有門路了。好友有個遠房親戚,原來是開工廠的,因為這幾年生意難做,索性把廠子盤了,捏了幾千萬資金在手,本是想投進房地產的,因為不熟,就觀望了一陣。正好認識的一些開發商缺資金,就向他借,月息兩分、三分的都有,親戚做了段時間,覺得錢來得又快又穩,只恨自己手頭這幾千萬不夠用,於是在親朋好友間開始融資,開出的價碼是月息1分。好友興高采烈地說,我打算投進去,你有沒餘錢啊,要不要也投一點?

我聽得真是叫苦不迭,嚴辭告誡她,萬萬投不得!這幾年,浙江這樣的故事還少嗎?故事的開頭都是一樣的,有一個很好的地產項目,缺乏啟動的資金,大家關係好,所以拉你來入個股,月息1分、兩分的都有。開頭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是按時付息的,於是你放心地把錢投進去,還當個好事向親朋好友推薦。忽然有一天,資金鏈斷了,你就再也收不回本金了。這個資金鏈斷裂分兩種,一種是一開始就存心不良,沒有打算還你錢。另一種是一開始倒是打算好好做的,項目也是正兒八經在開發的,但突然遭遇政策性風險,比如限購了,比如你這塊地政府要另派用場了,於是就悲劇了。

好友聽我這一番話說完,怎一個沮喪了得:「想跑贏通貨膨脹,就這麼難?」我無奈稱是。要麼投低收益產品默默忍受通脹的蠶食。要麼鼓起勇氣,參與全民高利貸盛宴,堅信自己不會接到最後一棒。投黃金?已新高。兌美元?人民幣升值正酣。只恨自己不能開銀行賣石油,眼看著那麼一本萬利的生意,卻只能讓「壟斷」二字佔盡風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