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裡堡州的GRYERE MOLESON觀看阿爾卑斯山號表演
瑞士民間有一種傳統樂器——阿爾卑斯號角。瑞士人,尤其是生活在農牧區的瑞士人將號角視為瑞士的靈魂。一位在國外生活多年的瑞士朋友告訴我,由於特有的聯邦體制,瑞士人的「國家觀念」並不強。瑞士人可能不知道今年的聯邦輪值主席是誰,但不論在任何地方,只要一聽到阿爾卑斯號角,作為瑞士人的自豪感和認同便感油然而生,瑞士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這時才體會到「千好萬好還是家鄉好」。
著名的瓦萊州號角製造商日拉爾.波特先生告訴我,「瑞士人血管裡流淌著阿爾卑斯號角的音符」。
號角原為呼喚牲畜的工具
阿爾卑斯號角是一種長3.5米左右,重3公斤,用挖空的杉木做成的吹奏樂器,形狀類似我國西藏喇嘛吹的法號。
有關阿爾卑斯號角的起源已無從查詢,最早文字記載是1555年蘇黎世一位叫孔拉.傑斯內的博物學家。他在日記中描述了一種11足長、用兩片樹根粘合而成的吹奏器——號角。那時候,阿爾卑斯號角只是鄉野山民自娛自樂的一種「發聲」器具,瑞士北部和中部一些農牧區的村民將山坡上自然長成的杉樹根挖空後製作出簡易的號角,用來召喚牧群和傳遞信息。據說,藉助山風之力,號角之聲可以順風傳出10公里遠。
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1805年,在因斯布嫩鎮舉辦了一次牧人節,摔跤、拋擲巨石和吹阿爾卑斯號角這些「不入流」的鄉村休閑活動始為城市人瞭解,同時,還舉辦了第一屆聯邦阿爾卑斯號角比賽——只有兩名吹奏者參加了比賽。自此,阿爾卑斯號角在瑞士其它地區乃至鄰國流傳開來,吹奏者達千人以上。當時的號角形狀比較直挺,到1880年,號角的製作和形狀才固定下來並持續至今。
最具瑞士民族特色的樂器
據波特介紹,瑞士只有為數不多的人還掌握製作阿爾卑斯號角的技術,他本人已經製作了幾百個號角。阿爾卑斯號角的製作方法是選擇上好的雲杉木,據說最好選用沃州汝拉山區裡索附近的雲杉。杉木刨成兩半後,將內部挖成厚度為3至7毫米的槽,用自然膠粘合起來並用白籐條、竹片或柳皮固定,然後在號角底部受音最強烈的部分用木圈加固,最後在支撐部分安裝木架支撐,號角就做好了,只要插上用黃楊木、橄欖木或核桃木做的號嘴就可以吹奏。一般地說,製造一隻號角需要花費80個小時,一隻號角的售價為3000瑞士法郎左右。為了美觀,許多號角的彎曲部分還印上雪絨花和其他動植物圖案,煞是好看。
曾採訪過盧塞恩的斯托克號角廠。斯托克先生製作的號角從20厘米的「迷你號角」到長達47米的「號角王」應有盡有。他一生共製作了三個「號角王」,一個被美國人買走,一個被日本人買走,最後一個他怎麼也不肯賣,留在號角的故鄉瑞士做紀念。遇到重大節日或慶祝活動才拼裝起來吹奏一下,而絕大部分時間放在展覽廳展覽。
由於阿爾卑斯號角發源於鄉村,所以,演奏號角時人們要穿當地的民族服裝以突出本地特色,並伴以拋擲國旗表演和變嗓山歌演唱。以弗裡堡州格呂耶爾地區為例,男子的服裝為深灰色粗布衣褲,前襟上繡阿爾卑斯山花,斜挎牛皮包,戴繡花小帽;女士則為白色襯衫、外套無袖藍色長裙,腰纏圍裙。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只有來自山區的男吹奏者才挎牛皮包,平原農民不挎包。據說,牛皮包是牧民上山時必備的家什,包上挂一個牛角做的小碗、包內放鹽和一條牛筋細繩,小碗內盛放奶油,為牧民擠奶時潤滑手指所用,細繩則栓在牛尾巴上,讓牛驅趕蒼蠅。拋國旗和變嗓山歌演唱與阿爾卑斯號角相映成趣,凸顯了瑞士的民族特色。
專業作曲家為號角譜曲
1826年,伯爾尼市長尼克拉斯.馮.穆利嫩就邀請作曲家菲迪南.福赫特戈為阿爾卑斯號角譜寫了一批曲譜,並教授吹號角的技巧,使阿爾卑斯號角成為一種樂器。當代比較有名的有聖加倫州的保羅.胡伯、瓦萊州的讓.達特維勒等。他們為阿爾卑斯號角注入了生氣和活力,《阿爾卑斯玫瑰》、《呂斯蒂拉伯》、《弗裡堡2002》等都是比較有名的曲目。
隨著時代的發展,阿爾卑斯號角也有過興衰的歷史。1910年,瑞士聯邦變嗓山歌協會成立的時候,只找到一個阿爾卑斯號角吹奏者!而現在,所有瑞士傳統節日,阿爾卑斯號角是必不可少的樂器,少了它,節日便缺乏活力。阿爾卑斯號角內部一通到底,不像其它吹奏器那樣利用孔改變音符,因此,有些音符吹不出來或比較難吹,號角製造者波特先生發明瞭一種可移動的小裝置來改善FA和升FA以及MI和SO等音符,但總的來說,號角內外結構沒有大的改變。
號角能進行獨奏、雙人奏、三人奏和合奏,還可以與交響樂團同臺獻藝。號角隨瑞士民間樂團甚至交響樂團走出了阿爾卑斯大山,到世界各國巡迴演出。瑞士還舉行阿爾卑斯號角比賽。瓦萊州南達鎮從去年起組織國際阿爾卑斯號角聚會,今年參賽者有近百人,分別來自瑞士、法國、德國和美國。除此之外,瑞士每三年舉行一次聯邦阿爾卑斯號角比賽,每屆都有千餘吹奏者參賽。
據統計,全瑞士登記在冊的號角吹奏者達4000多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都是沒有受過科班音樂訓練的業餘愛好者。記者日前在弗裡堡州的格呂耶爾和瓦萊州的南達鎮採訪,發現許多吹奏者的年紀都超過70歲,吹奏號角完全是出於對音樂的喜愛。比如,格萊克先生在銀行工作了40多年,他從20年前開始吹號角,去年在南達舉行的首屆阿爾卑斯號角比賽中獲得了三人組第一名和獨奏第二名,得到的獎品是兩隻價值各3000瑞士法郎的號角。他現在的名片不是銀行家,而是「阿爾卑斯號角格裡永三人組」成員格萊克。記者同時發現,不少十幾、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加入了吹奏號角的行列。由於阿爾卑斯號角名聲在外,瑞士一些地區開設了號角學習班,波特先生整個暑期都在辦短期號角培訓班,學生遍及世界各地。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啥樂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