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紐約時報》裡的晚清印象

 2011-12-25 1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858年10月23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組新聞專稿,其中說到了清朝的騎兵:「這些韃靼騎兵沒有弓箭,但每人肩上都背著一桿火槍。他們的火藥顯得很粗糙,在他們的彈夾裡除了子彈還有一些小小的鉛塊。每個人的長筒靴內都插著菸斗和扇子。」

☉1911年12月6日,攝政王載灃辭職。當時《紐約時報》對此作了報導:「皇太后今天發布了一份宣布年幼的皇帝的父親載灃辭去攝政王一職的佈告,簽字者為內閣的成員。指出目前的政府不受人民歡迎,並且一個立憲的政府仍然沒有被建立起來。佈告中說攝政王覺得他的遺憾來得太晚了,他哭求辭去攝政王一職,同時也表達了他最真誠的放棄政治的願望。由於被誤導,他危害到了人民。因此他的辭職被接受。退休的攝政王每年將從皇室得到一筆總數為五萬兩(大約三萬美元)的補貼。」

☉1892年2月4日,《紐約時報》登載了一篇題為《光緒皇帝學英語》的述評。文章說:「今年20歲的大清國皇帝陛下(在大清國,人民稱他為天子),目前正由兩個受過英美教育的北京國子監學生負責教授英語,而這件事是由光緒皇帝頒布詔書告知全國的。」「光緒皇帝屈尊學習外語,是因為他和他的政治顧問們都認為,死死保住三千年前就形成的‘老規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應付當今列強,必須相應地改變國家制度。」「皇帝陛下週圍的一些大臣甚至希望,大清國未來應該在文明國家的行列中佔據一個適當的位置。」

☉1886年8月29日的《紐約時報》,摘登了香港《每日新聞》關於清朝皇帝選妃和侍寢的一些生活趣事:「皇子15歲時必須結婚。如果確定為皇儲,還要為他選太子妃。選立正式的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為他選一位比他長一歲的宮女試用,教他學會怎樣做丈夫。清帝就寢時,床邊有八名宮女侍候,還有十六名從內務府傳來的侍女在旁協助。她們的職責是服侍主子,不能打噴嚏、咳嗽、唾吐和發出任何聲音。」「每年春節,皇帝陛下和皇后都要共同主持一場宮內大宴。皇后坐在皇帝陛下的左邊。這是一年中唯一一次全體妃嬪會聚的場合,皇帝能見到他所有的愛人,並對她們進行比較。」

☉1906年11月18日的《紐約時報》中,有篇《一個美國律師的觀察》的文章,說到了清朝的法律:「《大清律法》十分獨特,處罰相當重,非同尋常。幾個月前,上海郊區一名清國搶劫犯被裁決‘站籠處死’,即把他關進站籠中,頭伸出籠外,卡在一個洞中,不能動彈。然後,每天從其站立的石頭堆中取走一枚石子,直到其頸項被籠口勒緊,窒息而死。此外,還有一種死刑叫‘凌遲’,就是將犯人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令他痛不欲生。處決強盜的方法一般是斬首。」

☉在1867年8月4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中,曾說到了清朝的教育:「教育在清國人中普及的程度至少與英國不相上下。那些生活在清國社會最底層的苦力,即被人們蔑稱為‘豬仔’的人,尚且能讀和寫。普通的民辦私塾遍及大清國的每個角落,雖然父母送子女到這些學堂就讀必須向它繳納一筆額外的費用。在大清國有些地方現在已經設有公學,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資助的,這些學堂對窮人免費。再就是,在每個城市都為富人的孩子們開辦有數不清的私立學堂。」

☉在1868年《紐約時報》對中國政府流程的介紹中,幾乎找不到慈禧太后在其中的作用。因此有美國史學家認為:在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的聯合政權中,太后的作用是象徵性的。

☉1871年12月24日,《紐約時報》發了一篇題為《廣州的一天》的新聞專稿,記錄了外國記者在大煙館的見聞:「十到十二個各種年齡的男人在噴雲吐霧……有個男人正枕著小木枕,四仰八叉地躺在一張光板床上。他茫然若失地盯著什麼,鴉片正把他帶向縹緲的遠界。旁邊有個男人,正用他最大的肺活量深吸著,一團團煙霧從他的鼻孔進進出出,他似乎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奇怪的夢中去了。」

☉1875年7月6日,《紐約時報》在一則通訊中,說中國的教育是填鴨式的:「學堂是個非常嘈雜的地方,全體孩子都在同一時刻扯著他們最大的嗓門叫喊著。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把他們正朗讀著的課文背誦下來。當他們覺得自己能背下那些內容後就去找校長,然後背對著校長,表示他們無法看到校長手中的課本,並開始一字不差地複述他所學到的內容。這種教育方法是填鴨式的……而這種做法似乎貫穿於大清國整個的教育過程之中。」

☉在1875年7月6日《紐約時報》的一則通訊中,撰文者將中國的知識份子比做女人的小腳:「在大清國,士,或稱知識份子,通常都非常仇恨外國人。他們反對電報、鐵路以及一切新鮮的東西。他們閱讀的經典著作是孔夫子時代創作的……如果有任何其他知識的小舟敢於向他們靠近的話,他們就會咆哮不止。把教育模式限制在如此狹窄的道路上,致使人的心智就像清國婦女的小腳一樣被擠壓而萎縮。」

☉1860年12月10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新聞專稿,記述了外國記者在廣州看到的犯人行刑時的情景:「雪亮的鋼刀閃過之後,罪犯的頭會被劊子手踢到一個角落,而軀體被拋到另一個角落,鮮血同時從兩處噴出。我們到來時,已處決了二十名凶犯,他們的血在人們的腳下流淌,流成一片可淹至人腳踝深的血坑,血坑裡還混雜著死者的頭髮。據說一天處決三百人的情形多的是。」

☉1875年7月6日,《紐約時報》在一篇報導中說到了中國的考試制度:「會考考場佔地達數英畝之大,由很長很長的一排排小房間組成,這看上去有點像個巨大的養豬場。考場四周立有不少塔樓,上面站有監考人員在一直監視著考場。監考官禁止外面的人與考生交流,也不准考生之間相互溝通。‘一萬’考生就這樣被關在小房間裡三天三夜。」「常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是一些年紀較大的考生死在了裡面。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從外面鑿個洞,把屍體拖出去扔掉。」「然而,考試帶給成功者的榮譽也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封閉考試的另一個側面。如果一個人獲得了這些功名中的任何一個,他的名字就會被迅速地張貼到他家宅院的院牆上,而整個村莊或鄉鎮都會為此感到極大的光榮和驕傲。政府的職位和升遷機會就擺在成功者的面前。」「假如他獲得了一個讀書人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狀元’,家鄉那些歡騰的人就會在孔廟裡為他豎碑慶賀,而他的名字也將流芳百世。」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