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路透社》於12月9日發表埃克特(Paul Eckert)和道森(Stella Dawson)的報導〈十年了,美國企業反思中國夢〉(Insight: Ten years on, American business rethinks China dreams)。文章指出,中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0年,使中國經濟大幅成長,但卻給美國帶來苦果,主要原因是中共人為地操控人民幣以享有出口優勢,同時補貼與扶植國營企業,造成外國企業無法與中國企業公平競爭。美國除了開始重新思考中國市場的價值與策略外,也採取向世貿申訴等手段,對中共進行反擊。
中共入世 美嘗苦果
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曾率美國代表團與中共協商2001年12月加入世貿的議題,這是她送給中國人民的禮物。中共加入世貿後,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在10年內躍升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對於美國來說,中共入世10年卻對其本國的經濟衍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儘管中國大量的便宜商品使一般美國家庭每年省下600美元的消費支出,但中國制產品使美國製造業急速萎縮。在過去10年中,美國工廠的工作已經減少25%,而扣除通貨膨脹率後,工廠的平均工資實際上已經降低。
10年前,美國企業被「中國中產階級快速發展」的保證所引誘,現在他們開始踩煞車,並重新思考中國夢的真實意義。
作者認為,中共加入世貿這10年來,美國政府越來越關注中共沒有履行擴大貿易自由的承諾,同時擔心隨著中共領導人於2012年進行交接,該政權會為了發展國家重商主義而放棄朝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前進。
美中貿易關係緊張
文章表示,美國對中共的抱怨廣為人知——中共剽竊知識產權、缺乏透明的監管、在開放市場的時間上失信於世貿組織、遲遲不讓人民幣升值、以低利率國家貸款扶持國內企業等。
隨著貿易摩擦的增加,美國企業首次公開發表聲明稱「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失衡」。另有專家表示,支持美中關係穩定發展的商業力量已經出現裂痕。
2011年10月,美國參議院第一次通過對中國進口採取懲罰性關稅的法案。除非中共允許人民幣更快升值,否則該法案不會撤回。許多美國經濟學家和法學家認為,目前的人民幣幣值人為地貶值大約10%至25%,這是中國變相補貼與扶持出口以削減外國競爭力的做法。
美國商界怨聲載道
該文說,最令美國企業灰心的政策是「中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08年頒布的一份聲明。該聲明認定交通、石化等「經濟命脈」產業,中國必須掌握自主權,而化學、機械設備、自動化等產業,都必須是由國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這些國有企業在中國市場享有壟斷或者寡頭壟斷的地位,除了政府的各項補貼外,同時也獲得低於市場利率的大筆資金。
直到最近,美國商界領袖都還不太願意議論中共的行徑,這是因為他們擔心丟掉有利可圖的合約,或招致監管審查,因而危及在中國的營運。
文章以Google公司為例,Google因擔心遭受中國駭客攻擊以及中共對網路的一連串審查,在2010年將其伺服器從大陸搬到香港。
目前,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有61家中國公司,幾乎是2005年的4倍,而美國與其同期相比,已從176減少至133家。然而,讓美國企業鬱悶的是,大部分上榜的中國企業都是國有的。
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與服務產業聯盟(Coalition of Services Industries)的一份聯合報告指出,中國和若干其他國家對國有企業大開便利之門,同時慷慨地提供補貼,使外國企業很難與其競爭,但「現在還沒有充分、有效的國際規則來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的反擊
文章指出,在過去3年中,美國已向世貿控告5起中共違反國際規則的案例,這比起布希總統當政時8年7起的報告更加猛烈。到2010年3月為止,美國已經贏得3個針對中共的訴訟案。
除了向世貿申訴外,美國還致力於與日本等亞洲其他貿易大國簽訂地區和雙邊貿易協定,意圖開拓市場以抗衡中共的貿易政策。
然而,中共新的領導班子在2012年接任後,會進一步開放市場抑或是轉為更加內縮的政策,這是美國政府所無法確定的。
在90年代參與中共入世討論的貿易代表龍永圖(Long Yongtu)表示,一個無法讓國內外企業公平競爭的發展模式會扼殺中國的發展。他說:「我們不可能只擁有大型的國營企業,這只是經濟的軀幹,我們還需要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它們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血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