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西方記者拍攝的一張中國父母送兒女上大學的照片引起海內外讀者的興趣。它反映的是中國父母陪孩子去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報導,晚上父母們在大學體育館內鋪張席子住宿的情景。對在中國讀過大學的人來說,這樣的場景不足為奇。當年我上大學時,我還特別羨慕同學有父母來送。
在美國大學教書也好幾年了。每年秋季新學年開始都會看到美國父母們送兒女上學的情景。開學前一週,所有教職工無一例外地會收到校長的電子郵件,希望大家盡量為送兒女上學的父母提供方便:如問路和盡量讓他們使用較近的停車位等。此時,美國父母們一定會把自己家最大的車開來,有些父母還會租一輛專門用於搬家的貨運卡車,光「卸貨」也要好幾個小時。美國人信奉一輩人管一輩人的事。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職責,當然也包括送兒女上學。這些年還從來沒有見過爺爺奶奶同來的。他們認為送孫輩上學那是兒女的事,事不關己則高高掛起。
今年我們學校迎來的新生中,國際學生特別多,比去年增長30%。其中70%的新增國際學生來自中國,印度和韓國。近年來,很多美國大學出現一個新趨勢:國際學生中越來越多的人是來讀本科而非研究生。我們大學也不例外。今年開學前一週當地最大的超市沃爾瑪擠滿了亞洲人,很多是亞洲來的父母帶著上大學的兒女在買東西。見到這麼多父母送兒女來上大學,於是突發奇想---- 想問問這些父母與孩子分別時都叮囑了些什麼?美國父母和中國父母的叮囑有些什麼不同?首先聲明,這裡的對話並無任何科學性、代表性可言,唯起管中窺豹之效。
我交談的中國父母很有限。歸納起來他們的叮囑都比較一致。首先,要孩子注意與老師和同學相處愉快,搞好關係。第二要叮囑孩子要注意學習,爭取在期末考出好成績。第三要注意飲食,一日三餐要吃好。
而美國父母的回答則沒有這麼一致。我交談的第一位美國母親說,她叮囑的是要女兒向她保證:每天睡夠八小時。她說,從她上大學時美國就流行一個說法,高中生進了大學會變成「新鮮人15」。也就是說,讀大一後體重會增加15磅(7公斤)。她希望今年入學的大學生成為「新鮮人8」,也就是大一學生每天睡足八小時。她說會在自己的博客中呼籲大學生都要做到這一點。如果他們睡眠低於7小時,開車出事故的危險程度不亞於喝了幾瓶啤酒後開車上路。」
另外一位美國父親也提到充足睡眠的必要性。他說,「缺乏睡眠,我們的大腦不能很好工作,很可能把錯誤的東西當成了知識,對別人的觀點也可能不假思索地附和。只有一個清醒、得到很好休息的頭腦才能學好知識。其實不光是學知識,還有質疑,調查,探索,研究和分析等都需要清醒的頭腦。」
第三對美國父母對我說,他們給孩子的叮囑是,「每天一定要吃早飯。」他們同樣用開車做例子。「如果我的車油箱空了,車就無法開動。不吃早餐,又怎麼去學習呢?」
一位美國父親對我說,他的臨別叮囑是:「認真學習瞭解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
另外一位母親則說:「一定要記住投共和黨的票。」
一位從加州舊金山來的母親說,她很掛念孩子。畢竟這是18年來第一次與孩子分開。她認為自己與孩子分別帶來的焦慮超過孩子對父母的思念。孩子在新學校新環境會交很多新朋友,很可能不怎麼想家。而她回家後孩子不在身邊每天的日常生活肯定會有很大的變化。但她準備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如繪畫,彈鋼琴等。所以她對孩子的叮囑很簡單:「Begood.」(好好的。)而她把更多的叮囑留給了自己:「我沒有被拋棄,我得解放了。為此,我回家後一定要找朋友好好慶祝一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