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聽聽分析師的鬼話

語言是什麼?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用來表達某種看法和觀點的符號。原則上,或者說一般情況下,語言越清晰越直白越好。

但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有一群號稱專門給投資者提供專業意見的證券分析師卻異於常人,他們的語言,不管是常常掛在嘴邊的,還是白紙黑字寫在研究報告裡的,總是術語連篇高深莫測。

不信你打開電視看看各檔股評節目,幾乎每天都會有分析師免費向你提供「逢高減持」、「逢低買入」的專業建議。是的,高了需要減持,低了值得買入,但哪裡是高?哪裡是低?分析師是從來不會告訴你的,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吝嗇,而是因為他們也不知道。

翻開分析師的研報,你會發現更多類似的專業建議。比如「業績可期」、「值得關注」、「股價回歸理性」、「估值優勢凸顯」……等等,不一而足。說實話,這些術語我們一直不明白,直到泰達宏利基金經理王詠輝在前幾天「翻譯」之後,我們終於搞懂了,原來:「業績可期」就是「我覺得沒戲,但又怕它突然有戲了」;「值得關注」就是「應該買或者賣,但是我也不知道是該買還是賣」;「股價回歸理性」就是「跌得只剩一條褲衩」;「估值優勢凸顯」就是「褲衩沒了」……

這裡要特別感謝王詠輝同志,他不但是一位明白的基金經理,更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如果沒有他的翻譯,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這群分析師天天都在念叨的這些鬼話究竟是什麼東西。

如此模棱兩可的專業建議,除了可以保證分析師們「永遠正確」之外,對投資者而言基本上毫無用處。當然,比起那些串通合謀、操縱市場的虛假報告來說,這些「永遠正確」的研究報告在道德上似乎是要高尚那麼一點。

一方面,這些「永遠正確」的報告,在主觀上多數不存在欺騙投資者的惡意,鬼話連篇主要是因為他們自己也看不清楚,但又要裝出一副已經看清楚的樣子,要不然如何對得起他們的專業頭銜。所以,博大精深的漢字自然就成了他們的遮羞布和護身符。

另一方面,證券分析師主要以提供投資建議為生,每天總得說點東西博取市場關注,絕大多數投研機構也要求他們每月甚至每週都必須完成多少研究報告,這在客觀上也導致這一群體不但要以專業的名義學會說鬼話,也要善於說廢話。

但是,作為影響萬億資金投向、關係投資者真金白銀的研究報告,即便沒有惡意,其鬼話連篇的壞作用和虛假報告並無二致,在本質上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甚至有害於市場。

在我們看來,如果看懂了,分析師就該將看懂的部分告訴投資者,如果沒看懂,那就該如實告訴投資者沒看懂,因為這也是一種投資建議,這比「逢高減持」、「值得關注」等摸不著頭腦的鬼話更能讓投資者作出理性選擇,至少不會誤導投資者。更何況,如果確實看不清楚而又擔心對不起自己頭上的專業光環,分析師還可以選擇不發表意見,閉嘴總比黑嘴好吧。

其實,我們今天討論的這點證券研究行業的問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對於整個券商投研生態的痛恨,安信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博士比我們要刻骨得多。去年,在《新財富》雜誌的分析師排名出爐之後,沒有進入前三的高博士奮而疾書,連發數篇雄文,直指整個投研行業的畸形生態,不但內容全面而且視角立體,可謂酣暢淋漓,體悟深刻。

我們之所以舊話重提,除了買方泰達宏利的王詠輝為我們貢獻了一個刺激由頭之外,主要還在於高善文曾經痛陳的那些投研積弊至今仍在為禍市場。

今天,面對熊冠全球的A股市場,從中央高層到監管當局,從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到券商等投研人士,再到普通投資者,上上下下都希望能夠建立起一個值得嚮往的良性市場。

我們相信,不同層面的主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努力構建一個好的市場,其中,分析師作為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應該摒棄種種惡習,真正負起一個專業人士的責任來,用邏輯和數據說一些大家包括他們自己都能聽懂的語言,而不是張嘴就來或者鬼話連篇,搞得像巫師似的。

或許有人會說,分析師只是提供投資建議,聽不聽在於投資者自己,後果當然也是投資者自負。但是,分析師不僅是分析師,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應該是市場的「傳教士」,是大多數投資者的「導師」,也是市場的一個關鍵風向標。如果「傳教士」和「導師」都不負責任地胡來,而且是群體性行為,那我們不敢相信這個市場會好到哪裡去。我們甚至認為,這種市場之惡,絲毫不亞於種種內幕交易,如果任其發展繁衍,同樣可以令投資者對這個市場深惡痛絕,進而毀掉這個市場。

當然,如果像王詠輝這樣的基金經理越來越多,像高善文這樣的分析師越來越多,整個投研市場的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的。但在目前市況下,這一天我們還不敢奢望能夠早日來臨。

所以我們還會不斷提醒投資者,對於目前這些所謂的分析師的專業建議,還要繼續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切不可盲信他們為你專門訂製的各種模棱兩可的華麗說辭,更不可據此頻繁交易。否則,你真的會「只剩一條褲衩」——哦,不對!按這些分析師的說法,我們該恭喜你「回歸理性」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