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危機將美國經濟送入了急診室,此後,美國進入了艱苦的治療和康復過程。最近,在先後經歷了重症監護室和術後恢復室之後,美國經濟終於可以出院了。現在的問題不僅在於美國經濟能不能走路,還在於能不能跑步和衝刺。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前景。
你很容易就會忘記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的關鍵事件。在經歷了經濟學家所謂的「驟停」後,美國經濟中的許多部件要麼衰竭,要麼停止了運轉用醫學術語講,最重要的器官受到了嚴重威脅。
經濟活動大幅衰減,失業率出現了飆升。信用停止了流動。銀行處於破產和被國家化的邊緣。國際貿易中斷。收入和財富不平等性惡化。僅存的健康部分也因瀰漫著恐慌和不確定性而不再進行有意義的招聘、投資和擴張。
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手段。因此,美國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財政刺激,美聯儲也採取了不可想像的激進立場。
在大手筆干預經濟的同時,美國決策者也與全世界同僚展開了密切溝通,敦促他們也採取支持舉措。他們接受了建議,於是出現了歷史上最成功的全球政策協調,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均參與其中。
在許多人看來,2009年4月舉行的倫敦全球經濟峰會是美國經濟的轉折點。變化是如此之巨,以至於許多決策者錯誤地認為將出現迅速反彈,特別是他們認為,歷史表明,美國經濟是有活力、有韌性的。而最終的事實令他們大跌眼鏡,復甦的過程既拖沓又複雜。即使時至今日,復甦仍然暴露著美國經濟結構性弱點的規模與範圍。
在減弱了再次陷入衰退的風險後,如今美國經濟終於可以自力更生向前走了只不過腳步不那麼穩健就是了。令人膽戰心驚的勞動力市場崩潰已經讓位於持續的月度改進,雖然仍不足以支持完全的復甦。受出口大漲的推動,生產活動也在改善。房地產部門似乎摘到了暫時的底部(儘管住房融資情況仍然慘不忍睹)。消費者獲得信用的難度止升回跌。而公司似乎感受到了這些改善跡象,開始布局前段時間所囤積的大量預防性現金餘額。
美國現在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是國際貨幣體系之錨,因此它的安康與否事關全世界大局。因此,毫不奇怪,美國的復甦不啻一劑強心針和定心丸,特別是眼下歐洲仍在歐元區外圍國債務危機中苦苦掙扎,而新興市場正在經歷週期性減速的當口。
政治也在其中起作用,而且將對誰能在今年11月的總統和國會選舉中獲得世界超級大國領導權造成重大影響。經濟的改善有利於歐巴馬的連任,共和黨初選的曠日持久、山頭林立和日費萬金亦然。
問題在於,如今的樂觀情緒可能有些誇張了。事實上,我們不能因為今天的好消息而矇蔽了雙眼,應該看到還存在不少重大結構性侷限需要長期治療和留心。畢竟,美國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仍具有結構性缺陷,不足以維持快速改進;也沒有開始克服一開始的猛藥所帶來的諸多扭曲性副作用。
保持復甦意味著需要出臺一個重大的多年期協調性改革計畫,從根本上改善美國教育和培訓其公民、投資基礎設施以及為其他生產性開銷和住房提供融資、與全球經濟開展競爭,以及形成和堅持理性預算過程的方式。這樣一個改革計畫也需要復甦的美國在未來幾個月中應對好幾大關鍵性挑戰。
首先,隨著多項重大政治決策將於年底中止,美國經濟正在邁向其尚無法處理的相當於GDP的4%—5%的「財政懸崖」。無序財政緊縮必須讓位給設計合理的過程,以避免影響脆弱的復甦。為此,政界必須避免2011年幾乎將美國重新打回衰退的爭吵,這也引起了人們對美國經濟治理質量的重大懷疑。
油價也在添亂。由於有關伊朗的地緣政治憂慮,油價已出現了飆升,正在改變美國消費者的行為,削弱他們的信心,惡化美國收支失衡問題,也進一步削弱了決策者的靈活度。
還有歐洲。歐洲仍沒有拿出果斷的措施克服其債務和增長問題。與其他國家一樣,美國必須繼續強化其內部防火牆,減少其因複雜的跨大西洋危機而受害的可能性。
美國的完全復甦絕非板上釘釘。美國需要堅決、謹慎和好運來實現完全復甦。而實現了完全復甦,美國才能更好地償付為數巨大的醫藥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